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市场需求决定中国必须推进重工业化过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09:26 中国经济时报

  学者论坛叶裕民

  当前,学术界正在进行一场关于“中国要不要推进重工业化过程”的激烈争论。其实,如果一个国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那么这个问题就变得十分简单:在市场作用下,国家的发展阶段由市场需求结构来决定,而不是政府或者学者说了算。中国在80-90年代完成了结构性调整以后,就进入了以重工业化时代,对重工业化产品的需求扩张远远快于轻工业产品
,中国无疑选择的进入重工业化时代。

  一、是否进入重工业化阶段取决于市场需求结构的转化

  重工业是指以

能源原材料工业为基础、以高档耐用消费品、装备制造业、电子及电器机械工业、化学工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重工业化是指工业化中期重工业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根据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工业化的过程是非农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分为工业化前期、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三个阶段,各阶段转换的标志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工业化前期通常以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其中轻工业有占有最重要的比重;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在轻工业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下,重工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断增长,当重工业的创造增加值的比重超过轻工业的时候,意味着该社会进入了重工业阶段,即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由重工业的特性所决定,重工业发展对服务业有着强大的需求,从而带动和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增长,随着重工业化的深化,当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超过制造业时,就意味着社会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以后,制造业包括重工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呈现下降趋势。

  工业化过程为什么必然要经过重工业化阶段呢?这首先是由市场需求结构及其转变所决定的。市场需求首先是由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决定。当一个国家处于温饱阶段之前,农业和轻工业有着最大的需求弹性,在非农产业中,轻工业在强大的需求拉动下发展最快,这就是工业化的前期阶段。当大部分居民解决温饱之后,向小康社会过渡,工业化过程必然要向着重工业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

  第一,人们的购买力开始转向耐用消费品,包括彩电、

冰箱、洗衣机在内的、特别是以汽车为代表的高档耐用消费品,这是重工业发展的首要市场拉动力量;

  第二,随着轻工业需求弹性下降,轻工业领域竞争激烈,为了提高

竞争力,企业普遍要用更先进高效的设备替代传统设备,高档耐用消费品企业也同样普遍需要不断更新技术设备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一时期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农业和开始得到快速发展的第三产业也对技术先进、品种繁多的机械设备有着庞大的需求;随着非农产业的快速扩张,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和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通讯、上下水等等)需求急速扩张,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来进行。装备产业成为重工业化的最重要的市场拉动力。装备产业是一个比高档耐用消费品更为庞大、更为复杂的产业体系,它与高档耐用消费品一起构成重工业化时期的主导产业。

  第三,由于高档耐用消费品和装备产业的生产都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能源原材料需求也进一步扩张,能源原材料在市场拉动下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并且构成重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轻工业获得充分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推进,重工业化过程必然到来。

  进入21世纪,中国刚刚进入重工业化产品需求急剧扩张的时期,为中国重工业化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二、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重工业化阶段难以跨越

  一些观点认为:中国可以跨越重工业化阶段,直接进入服务业时代,建立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其原因是:第一,现代制造业已经与服务业相互融合,因此可以优先发展服务业;第二,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服务业时代,中国还推进重工业化过程,不符合时代要求;第三,重工业产品可以依赖进口得到满足。我们认为,这些观点值得商榷。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重工业化阶段难以跨越。

  第一,任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都建立在现代制造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传统服务业早在农业社会就已经得到大规模发展。所谓服务业时代是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服务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主要力量的时代。而几乎所有的现代服务业都是以现代制造业发展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业已经与服务业相融合”的观点是对的,但是由此得不出“服务业可以超越现代制造业而得到充分发展”的结论,因为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基础是现代制造业首先得到充分发展,而后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制造业是指以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武装的制造业,包括轻工业和重工业中中高技术制造。但是,客观上重工业体系较轻工业体系远为庞大和复杂,并且轻工业的高技术化也需要重工业提供相应的装备为前提,重工业是现代制造业的主要产业依托。在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占一半以上。现代制造业企业以规模化、信息化、高技术化、精密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制造业产业链向前延伸,需要依托发达的研发、培训、广告、信息服务,向后延伸需要有敏捷的物流、销售、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生产过程中还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所有这些运行过程都需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作支撑。因此,“现代制造业必然与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的结论是对的,但是,其融合的基础是制造业的充分发展。如果没有发达的现代制造业体系,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将因为缺乏市场基础而成为无源之水。生活性服务也同样以现代制造业充分发展为前提:现代制造业以其高效率为产业工人提供高工资,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就开始转向服务业的需求,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弹性开始迅速提高,生活性服务业才会在市场的拉动下得以快速发展。

  发达国家进入服务业时代正是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最先进而又庞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1999年世界制造业增加值53977亿元,其中高收入国家占75%,美国、日本是世界最大的两个制造业大国,1999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15008亿美元和9700亿美元,分别占全世界制造业总额的27.8%和18.0%。同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3334亿美元,仅占世界的6.2%,是世界制造业小国。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是世界制造业市场扩张最快的国家,对国际先进制造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国际先进制造业正在形成新一轮向以中国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转移的基本趋势是:在产业上由轻工业向重工业发展,重工业领域内部则由高档耐用消费品工业向机械装备产业发展;在技术上由传统技术向先进制造技术和高新技术制造业转移;转移的目标由追求廉价劳动力、追求市场占有率、追求利润率向追求战略资源的占有(品牌、专利、高级技术人员、各产业高端生产领域)转变,投资中国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一流投资者共同的选择。面对新一轮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历史性机遇,中国毫无疑问应该及时把握,大力发展现代先进制造业,加速中国重工业化进程,创造条件及早将中国向工业化后期推进。而不是否定和拒绝重工业的发展,超越规律,盲目发展严重缺乏市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

  三、中国需要对产业体系进行重新界定,避免不必要的混淆何争论

  需要指出的是:对重工业的概念界定不清是引起这一轮争论的重要原因。在发达国家,由于技术进步是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原来意义的重工业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制造业的绝对主体,因此,很长时间以来,国际上研究制造业结构不再是以轻重工业来划分,更多的是以技术层次来划分。OECD在《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将所有产业划分为低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中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OECDOECD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Outlook 2002 ParisOECD2002.)。这里的低技术产业以纺织、食品、造纸及家具等轻工业为主,中低技术产业以能源原材料为主、中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则以现代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其中中低技术、中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几乎都是重工业的范畴。可见,中高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是重工业的主体,而发展高效率的中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中国确实无可争议的。鉴于此,我们建议中国国家统计局即其他相关部门利用这个机会,对产业的划分重新界定,与国际接轨,这样也为新时期研究产业结构及其进行国际比较提供新的平台,避免无谓的争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