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应为稳定油价储备石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09:10 经济参考报

  经过多年的议论、酝酿,中国终于动手建立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体制。在对进口石油依赖越来越重的情况下,这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建立起石油储备后,怎样使用才能在最大限度上符合国家、民族利益?笔者认为,中国建立石油储备系统主要应该用于在国际油价起伏不定时,稳定国内油价。

  上世纪70年代初,中东“十月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以石油为武器,对美国和
荷兰实行禁运,并大幅度提高油价,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当时,除美国外,主要西方发达国家自己几乎没有什么石油资源,但是在廉价进口能源基础上,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进入了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美国虽然自己是石油生产大国,并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自称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但是也需要大量进口廉价石油,维持国民高消费的生活水平。突如其来的石油危机使整个西方经济受到致命打击。

  其后不久,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部分成员国)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制,以应付国际石油供应大幅度减少(供应短缺7%以上)或中断的情况。西方的战略石油储备体制有的是完全由政府出资,有的是政府与企业合资的,通常还就如何运营、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体制制订专门法律。例如,美国法律规定,在总统有权在“范围广泛和持续长久”的“严重的能源供应中断”情况下,动用战略石油储备。

  然而,自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的40年中,尽管中东地区战乱频仍,其他重要产油区也时有各种自然灾害发生,但还未发生世界石油供应全面中断的情况。实际上,西方的战略石油储备成了

国际油价动荡时期平抑油价的工具。正如美国舆论所指出的,法律条文中关于动用石油储备的用语含糊,给总统以很大的余地。90年代初,因海湾战争的影响,国际油价飙升到每桶41美元的历史高点,老布什总统首次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压制油价。美国舆论批评说,老布什出手太晚,以至高油价阻碍了美国经济复苏。结果,他虽赢了海湾战争,却在连任竞选中败北。

  克林顿总统任内曾三次动用战略石油储备。1996年是为增加政府收入,弥补财政赤字;2000年是为抑制国内取暖用油价格攀升。美国和国际能源机构其他成员最近一次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是因为“卡特里娜”飓风令美国石油工业严重受损的消息推动国际油价突破每桶70美元,超出西方经济的承受能力。其实,当时世界石油市场供应降低的幅度并没有达到7%,更没有中断。

  现在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与40年前西方国家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制时已有很大变化,中国国情更是与发达国家大不相同。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体制的运作不能照搬西方模式,但可以参考。现在,

中国经济也开始进入重化工阶段。从历史上看,这是所有大型发达经济体进入现代经济的必经之路,中国很难绕过这条路。但显然,中国再也遇不到当年中东石油比水还便宜的廉价能源时代了,只能走低能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但是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发展重化工业阶段,能源消耗绝对量会不断增长。中国即使不能得到廉价能源,也要退而求其次,争取有可靠而且价格相对稳定的能源。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实现稳定、均衡发展。

  国内外石油分析人士普遍承认,目前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大体平衡。但这是一种很脆弱的平衡,不论供需哪方面出现些微变动,都可能引起油价剧烈波动。有国际舆论将近年来国际

石油价格暴涨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石油需求猛增。此说显然有失公允,但对国际油价确实有一定影响。当国际油价高涨时,如果中国能释放储备,暂停或减少进口石油,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抑国际油价的效果,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

  至于靠石油储备应付国际石油供应完全中断的情况,笔者认为,中国既无必要,也无可能。从目前情况看,恐怖活动、国际政治局势变动可能对国际石油供应造成一定威胁,但只要不发生全面世界战争,就不至于发生国际石油供应全面、长时间中断的情况。美国政府在石油储备建设中投入了210亿美元,其中75%用于购买石油,23%用在储存设施建设与维护上,其余为管理费用。有消息说,由于石油储备财政负担沉重,美国政府正探索石油储备商业化的途径。如果真的出现国际石油供应长期、全面中断的情况,以中国目前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建立起足够的石油储备,维持重化工业发展的势头,只能“打完仗再建设”。好在中国仅仅在10多年前才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中国自产石油尚能满足国内半数以上的需求。真的国际石油来源中断,靠自产石油应该能保证起码的军用民需。(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