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5第三届全球华人企业领袖峰会 > 正文
 

张平沼:创新的产品要得到社会的信任才能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 16:55 新浪财经

  第三届全球华人企业领袖峰会于2005年11月12-13日在上海香格里拉酒店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远见中国传媒集团、《远见》、美国百人会主办。《东方企业家》、上海远见广告有限公司承办。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以下为金融业服务创新与品牌建设的论坛上金鼎证券集团总裁、中华金融业务研究发展协会理事长张平沼发表观点:

  金鼎证券集团总裁、中华金融业务研究发展协会理事长张平沼:各位贵宾,各位女士
,各位先生,我们累积经验还算是不少的,这个大概就是剩余价值,金融业是一个标准的服务业,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看它的服务业GDP是不是达到50%以上,金融业是标准的服务业,所以金融业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经济能力的指标,所以金融业也是很多国家视为最重要,而且严格保护,或者是管制的行业,中国大陆现在的金融业也是在各行各业里面管制最严格,开放最慢,台湾其实也是一样,台湾的金融业不管是银行、证券、保险,都是在管制之下,开始开放银行就是在座的王建煊部长,过去银行在台湾是政府单位居多,真正的民营银行是比较少的,大部分都是政府在掌控,在王部长的手中大家都以为顶多会开放三到五家,没有想到我们王部长一下子就开放了15家,当然后来就更多的竞争,竞争没有什么坏处,因为竞争得利的是老百姓,当然开放多了,大家也认为可能竞争力就比较薄弱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放在金融业界也是一个可以应用得上的,金融业界大有大的好处,台湾的合作金库和农民银行合并,资产是第一位,现在台湾金融政府积极的介入,很多人批评这个是不正常的,这个应该要市场来决定,而不是由政府的领导人来监控,是要政府的力量,所以有人怀疑台湾的金融体制是不是恢复到所谓的国家制定的计划经济,相反的来说人家都在市场经济,自由经济,怎么台湾变成计划经济了,现在在台湾讨论得相当多,最后还是应该会尊重市场机制。

  金融业在服务业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产业重要的一块,银行是一个间接金融,

证券是一个直接金融,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对产业的发展影响都很大,我记得16年前郭台民先生的公司要上市,那时候我给他们做的是辅导,他要离开的时候证管会的科长轻轻讲了一句话竟然被他听到了,他说这么小的公司也要上市,一出来以后紧张了,讲这句话就是不让我过关的意思,我就带着他到证管会和科长交换意见,他各方面都合乎规定,后来终于通过了,郭台民有几次都说我是他的恩人,他通过上市之后每年的获利回报给投资者,每一年的增资都一百多块,也就是说如果要增资一亿可以收十三亿,如果十亿的话可以收130亿,以前都是靠银行周转来的资金,他一要募资马上十几倍的钱就进来了,所以在短短的十五年里面现在变成全世界最有名,甚至于在台湾产值第一的公司,所以这个就是金融业对于产业的影响。

  所以现在和过去的金融业也有很大的不一样,过去就是收存款,然后放款赚一个利差,过去的金融业都是这样,但是现在竞争的结果因为自由化,因为国际化,所以整个世界大的金融机构也来了,我相信中国大陆开放之后,也会有很多国际的金融机构进来了,靠获取一点利差的时代也就终结了,所以要创新,金融业也已经不是以前的赚那么一点利差的时代了,所以必须要创新,所以现在金融业有一条龙的服务,创新一个名称要给客户更多的服务,给客户更多的利益。因为资讯的发达,所以有很多的跨国性的产品也出来了,所谓的新金融产品不断的出来,但是有很多的落后国家对这些新金融产品不够了解,不单是银行没有能力做这个新金融产品,国民也没有能力来运用这个新金融产品,所以在一个进步的国家里面,新金融产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出来,所以银行业者,金融业者本身要受教育,本身要进步,然后更重要的是要教导消费者,让消费者也懂得应用新的金融产品,使新创新的金融产品能够为大众来使用,这样才会使金融业蓬勃发展起来。当然在比较落后国家的金融业要建立品牌更难,我们一般的产品要建立品牌已经很难了,金融业要建立品牌就更难了,因为金融业是靠着信誉,靠着创新的品牌如何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利润?如果创新的产品没有办法得到世界或者是社会对你的信任,我相信产品是很难推展出去的,所以现在的金融业除了要国际化,自由化,大型化以外,实际上要有很多中小的银行能够符合当地的需要,当地民众的需求,我相信它也一样能够做得好,所以大不一定是好,当然大一定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小也有小而精的产业,所以我在这里提出我个人粗浅的想法,金融业是服务业里面的重要一块,是产业的后台老板,也是产业的最大支持者,如果金融业能够不断的创新建立好的品牌,我相信一定会得到产业给它最大的支持,消费者给它最大的帮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