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欧洲汽车巨头在华为何遭遇虎落平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 09:44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

  财富时评

  乐国星

  一汽大众最近有点烦。日前,业内传出消息称,刚在国内上市半年的国产MPV开迪面临停产厄运,而刚刚建成的第二工厂目前处于半闲置状态。

  虽然一汽大众方面极力辩解称开迪并没有停产,目前实行订单生产模式,但这丝毫不能掩饰开迪这款欧洲畅销车,在中国市场陷入节节败退的困局。据统计,其月均销量不足200辆。

  开迪无奈实施“订单生产模式”,不仅仅令一汽大众头痛,更让德国大众“新政”的顺利推进增添了一丝变数。在上月底,这家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汽车巨头对外发布了“复兴计划”,其中重要的武器是,在未来4年时间内要把10至12个全新车型投放到中国市场。

  经历了近2年来的“阵痛”,大众在中国冀望重新布局,令南北大众重整旗鼓,而产品战略将是其关键的一步棋。如何令南北大众改变目前相互搏杀的局面,并投放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将成为大众在中国成败的关键。

  而大众的烦恼更是集中体现了欧洲汽车巨头在华虎落平阳的窘境。综观近5年来跨国巨头在中国

汽车市场的表现,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日韩企业势如破竹,而老牌的欧洲企业日渐式微。本田、现代、丰田在国内的合资生产车型销量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众、菲亚特、PSA等在华合资企业的不少车型却有相当部分增长乏力甚至滞销退市。

  其实,业内人士的共识是,相对于日韩企业而言,欧美几大厂家的产品无论在品牌还是技术方面都有口皆碑。但它们在中国市场难以展开拳脚,更主要的是产品太超前,成本过高导致价格昂贵,以至于不能适应中国消费者的“胃口”。由此,不少欧洲汽车营销公司认为,中国消费者的偏好难以琢磨。但日韩汽车企业的接连告捷,却给欧洲汽车巨头好好地上了一课——真正以中国汽车市场为中心,投放适应性的产品才是在中国市场攻城拔寨的秘密武器。

  毕竟,中国汽车市场未来数年内仍将处于初级营销阶段,竞争模式以产品营销为主导,而非国外成熟市场的以品牌论高低。产品的优劣、适应性以及

性价比,将对消费者的购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任何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跨国巨头都必须抛弃在国外的营销手段,进行中国本土化消费的研究,重新定位,这才能不犯“水土不服”的大忌。如此一来,欧洲汽车巨头才能彻底摆脱目前的老产品疲态渐露、新产品又难以迅速抢过接力棒的不利局面。

  目前,羽翼渐丰的中国本土汽车企业正在国内努力收复失地,并尝试走向世界。日韩企业与欧洲巨头正在中国市场上演的擂台战,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而言,是一个绝好的学习案例。国内汽车企业若能从这些活生生的事件中取长补短,将大有裨益。也许,我们失意于技术吸收方面,但能够在营销战略上有所长进。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若是如此,这也算作本土汽车企业在大门敞开后的最大收获。(来源:南方日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