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出国门面临六大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 05:51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因为不被熟悉,就遭到非议;因为不被了解,就被怀疑收购行为非经济;因为一些疏漏,就被诉状法律……,在跌跌撞撞中,中国石油企业仍然快速地迈向国际市场。 近段时间,中国石油企业正在积极走向全球化,三大石油公司海外收购活动进展迅速,但似乎并购进程并不顺利。面对非常复杂的全球化运作,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要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呢?吕立山是英国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执行合伙人,近期参与制作了
风险之一:竞争风险 近年来,世界对原油、天然气和石油产品的需求呈现强劲上升趋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国内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这一趋势促使能源行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并导致大量新企业的诞生和现有企业的国际性扩张。 竞争激烈还表现在竞争对手的实力都非常强大。在2005年财富排行榜中,石油天然气企业处于世界最大企业的前列,世界上最大的12家企业中,6家是石油天然气公司,分别是英国石油、埃克森-美孚、壳牌、道达尔、雪弗龙和康菲。 吕立山表示,石油天然气行业竞争激烈,各公司都面临着降低成本、提高业绩水平以及实现增长目标的压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兼并、收购、撤资以及转让非核心资产行为。另外,世界上很多国有公司开始向海外投资,从而加剧了投资的机会和资本的竞争。 风险之二:政治风险 中国石油走出国门,没有必要直接去收购美国的企业,可以在其它容易接受的国家实施兼并,吕立山对记者表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油气生产国、消费国和净进口国,其石油储量位居世界第11位。 吕立山表示,从国际上看,政府往往将石油天然气产品的正常供应视为国家安全课题。最近的中海油投标竞购优尼科事件,就是各国政府关注并左右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例证。交易双方的政府都采用各种手段对收购结果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保证本国的国家利益不致受损。 风险之三:时间紧迫 由于未来中国预计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进口,近年来,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三巨头在世界各地的石油天然气生产项目上投资数十亿美元,并在国外大举收购勘探和生产性资产。 吕立山分析,现在中海油进入优尼科有些障碍,主要是美国老百姓心理准备不足,第二次就可能好很多了。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收购是很成功的,将来也会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对此不必太担心。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国门,由于时间仓促会带来一些其它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风险。 风险之四:高法律风险 资本的密集性、市场价格的波动性、自然资源勘探和开采的高风险性、能源问题的政治敏感性、庞大的雇员数量及其组成的多元性、资产和业务的地域性、以及较高的技术要求和环保要求、下游品牌的推广和保护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国际石油天然气企业面临特别高的法律风险。 吕立山的观点是,能否有效管理法律风险,将逐渐成为决定开展国际业务或在境外上市的中国石油天然气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甚至能否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政府走出国门方针的指导下,日益走向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国有企业已经且必将取得越来越大的经营自主权。 风险之五:国企双重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的能源产业一直为少数几家大型国有企业所主导,这些企业由相关政府部委直接管理和控制。中国政府持有中海油70%的股份,就被许多人视为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一个重大障碍。 吕立山认为,中国的大型石油企业一方面仍由国家持有大部分股份,另一方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还必须对公众股股东负责。国有石油企业的这种双重属性经常引发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以法律或政治风险的形式表现出来。 风险之六:环保风险 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都比发展中国家严格得多。环境问题在国外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问题,所有的石油天然气企业,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很可能成为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抗议对象。吕立山担心,走出国门的中国石油企业如果仍然采用国内较为宽松的环保标准,可能会再三违反所在国的环保法律。 西方国家环保标准的遵守成本可能很高,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违反环保法律都会面临高达数亿甚至超过十亿美元的行政罚款或者民事判决,主要管理人员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违反环保法律所引起的公众反应还可能导致诉讼或抵制活动,致使公司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无论如何,合规的成本终究低于违规的成本。 作者:记者 卢晓平 实习记者 但有为 (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