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制度阐释:规则为何总在腐败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09:34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李艺

  自打人类出现腐败现象以来,反腐制度就一直与腐败进行着较量。然而,反腐制度的“道高”往往敌不过腐败分子的“魔长”。据《检察日报》消息,已经实行了5年多的储蓄实名制的反腐作用并不大,而且存在现金交易太多、不需要通过银行、证件管理混乱、很多贪官用亲友的身份证和名字储蓄等5大漏洞。

  可以说,这是储蓄实名制作为反腐制度的一次破产。其实,不需要5年时间,也不需要太多分析,储蓄实名制的效果是明摆着的,看看这些年抓获的贪官污吏有几个是通过银行存款太多发现的,又有几个傻得收了钱就用自己名字存在国内银行的就清楚了。问题是,像这样轻易就能被腐败分子破解的制度,并不是储蓄实名制这一个。像财产申报制、亲友监督制、主动上缴制,以及名目繁多的禁令等等,在狡诈的腐败分子面前几乎都面临着被破解的危险。更可笑的是,现在一些单位在“制度创新”上的热情仍然十分高涨,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样”反腐措施仍在不断翻新。

  要想解决制度总在腐败后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严惩。如果对腐败分子的追惩,不是像当前这样,腐败分子一不小心、或许、偶然才能撞到反腐的“枪口”上,而是成为一种必然;也不是像当前这样,腐败到一定程度才抓几个“典型”来杀一儆百,而是腐败一个抓一个,让他们没了侥幸之心,没了“抓我一个幸福全家人”的“风险”意识,恐怕就不会有反腐制度的“道高”总敌不过腐败分子“魔长”的尴尬了。

  (晓航/编制)(来源:金羊网)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