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隐性库存与隐性空头能平衡吗【热点透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03:02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编者按:

  国储亮出“家底”已两周了,然而,国际、国内铜价仍然不为所动,继续上涨或居高不下。11月4日本报第11版《为什么要将秘密公开》一文,提出“国储为何将交割8万吨铜的消息提高到如此高的‘透明度’”的话题。今天,本报再次约请资深分析师诚剔对此解答。

  市场一直围绕两个问题争执不下。其一是“隐性库存”;其二是“隐性空头”。前者的存在其实早在许多分析机构的预期之中,只不过这些隐性库存的出处何在?后者也是投机者耿耿于怀的,只不过按市场惯例不便直接指名道姓而已。

  针对这两者动作可能产生的影响,市场分歧进一步尖锐。从具体交易行为看,LME和COMEX的总持仓量始终居高不下,这充分说明围绕上述两个题材,看涨者与看跌者都不愿退场。因此在LME周再次对市场有了新的展望后,“机构交易商怎样从目前的紧张状况下摆脱出来”便成了短期内铜价涨跌的焦点,他们手里持有庞大的空头部位,有能力放出一定库存,且已经亮了“家底”。

  国储亮出“家底”的同时,一些国家信息中心的分析师们也随即表示:“铜价实在太高,已经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储放出库存是为了平抑国内铜价,使消费者获得有利的消费环境。”

  然而,笔者认为,国际市场对此的理解是“正面理解、反面消化”。一方面,铜是中国严重紧缺的工业原材料,老外比国内人士更加深信不疑。另一方面,对于国储库存,老外也早有研究。过去的一年里,市场一直认为“国储在2004年间至少向市场释入了30万吨铜后,库存已经空虚,会在适当的时间内进一步补库”,原因是:中国长期缺铜,而且随着铜价不断上涨,补库的“适当时机”一直未曾出现。而目前,国储不但不补库,还要清库。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库存连续两周共大幅上升3万多吨。即使在这种现实下,上海铜价也没有“平抑”下来。

  如此一来,国际市场许多经纪商开始亮出国储在国际市场上有多少“隐性空头”的底牌来。据估计,这些被认为已经深“套”的低位空头数量竟然“至少”高达30万吨。言下之意,即使国储有能力交上8万吨货的话,也挽求不了其处于严重亏损的空头部位。而且这些空头部位分布的时间跨度很长,许多都分布在远期,其交货库存即使开始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市场若据此理解目前的状况的话,铜价还能跌得下来吗?

  国储放铜能根本上动摇市场的中长期平衡吗?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答案的问题。尽管LME周活动中不乏“2006年市场将会出现明显过剩”的预测,但市场较为普遍的预期是:至少在今后的3到6个月中,铜市供应紧张将不会得到根本解决。

  笔者认为,国储最近的举措,惟一目的是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制造一种需求“休克”气氛。因为任何市场参与者现在都会相信中国对铜需求的中流砥柱作用,但铜市毕竟是一个最具全球化意义的国内期货市场,在其本身已经十分稳定的跨市套利机制形成后,人为地扭曲这种机制显然是十分不明智的。

  经过向国内大量施放库存后,不仅国内铜价没有根本“平抑”,本来就不合理的差价还令许多反套者深感不安。昨天上午,国内许多反套者开始在LME单边平仓。这些在LME持有的空头部位丝毫没有从“国储在国内放铜”中得到安慰。

  中国的市场参与者已深刻理解中国铜需求对国际铜价的影响,因此国储放铜已起不到像去年那样对国内铜价的打压作用,国内的投机者也没有了“跟风”打压价格的兴趣。笔者认为,这是国内参与者对国际铜市的了解已经加深的体现。在当前低库存环境下,再次以为“释放库存会使国际市场形成中国需求将因此而‘休克’”的想法可能过于天真。随着西方制造业从第三季度开始显示出明显的复苏迹象,向国际市场释放库存短期内仍将会出现“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局面。

  笔者认为,在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的环境下,我们更不能忘了当年“株冶事件”留给我们的教训。曾几何时,当株冶的所谓保值空头在LME被套时,我们不也曾看到过大量的现货被交割至LME吗?然而损失并没有因此而全部挽回。世界因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而改变,今年所面临的环境远比“株冶事件”当年严峻,否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何以会因原材料供应紧张遇到“瓶颈”呢?可见,任何代表国家利益的交易行为都应以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否则,不但会扰乱国内市场的秩序,而且会使国际投机分子更加有机可乘。

  《国际金融报》 (2005年11月09日 第七版)

  作者:诚剔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