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不信任经济学家是在指桑骂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09:26 中国经济时报 | |||||||||
解本友 公众的不信任,应该引起经济学家的反思。究竟怎样才算好的经济学家?标准似乎为:够专业,不可入世太深,应该站在独立的学术立场上发表言论。对照这些标准,我们的经济学家,恰恰在学术水准达不到“国标”,在言论里长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出现了靠为利益集团代言而获利的特有景观,许多经济学家因与利益集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备受诟病。如
除此,还有其他原因让公众不信任经济学家吗?对中国的大多数百姓来说,他们不会研究高深的经济学,更鲜知谁是郎咸平、吴敬琏、魏杰,更不懂什么是穷人经济学、富人经济学,也未必会有闲心去管谁为谁代言的问题,他们怎么会把大量的不信任票投给了自己不熟悉的人?在笔者看来,与其说公众不信任经济学家,不如说公众对一些改革的不信任,对目前的生活状态不满意。 例如,中国百姓目前正饱受着“看病越来越贵、上学越来越难、买房越来越渺茫、社会保障不健全”之苦。同时,社会上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而在整个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中,经济学几乎成了唯一的显学。这固然给经济学家搭建了一个空前的大舞台,但同时也让经济学家们肩负了更多本应属于其他学科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百姓难免要把心中不满,发泄到与改革有关的经济学家身上,仿佛经济学家是万恶之源。 其实,这是高抬经济学家了,经济学家也没有那么大能量。在中国,某些经济学家无论是当独立董事,还是当利益集团代言人,他们最大的能量,也就是发表一下歪理学说而已,而真正侵犯公众利益的,是那些“不成功”改革的决策者、实施者,是那些利益集团。经济学家不过是“替罪羊”而已。公众不信任经济学家,很大程度是公众对“不公现实”一种发泄。试想,采取这样调查形式,让公众对中国的官员、其他领域的学者以及教育、卫生、新闻等领域的人投票,结果会如何?笔者想,他们的受信任度,未必能好于经济学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