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股改“投票门”丑闻深层责任在监管部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09:26 中国经济时报

  袁幼鸣

  近日,中信证券江苏如皋营业部涉嫌篡改流通股股东股改投票事件在沪深等散户投资者密集地区引起强烈反应。上周五,上海财经电视频道几乎全天谈的都是“投票门”。

  与之形成反差,对此事件及发酵内容,监管部门至今没有任何说法。这样的反应无疑
加重了股改公信力危机。因为,无论是监管部门真看不见舞弊现象对投资者信心的沉重打击,还是看到了,却以不予承认的鸵鸟态度对待,均暴露出市场监管基本思想方法上的错误。

  “投票门”事件证实股改投票被操纵现象十分严重。就事论事,即使如中信

证券江苏如皋营业部所陈述,投资者王先生本对思源电气股改方案投反对票,营业部游说其改变主意,并在未获得书面委托情况下,动手把反对票改为赞成票,这一事件也丑闻气味四溢。不妨设问,在股改投票上,券商营业部为什么热衷影响投资者,且修改投票迫不及待?合逻辑的原因是:为利而忙!之前媒体曾报道郑州煤电为获得股改方案高通过率,以宣传推介费名义悬赏券商营业部“积极配合”。当时郑州煤电对曝光予以断然否认。中信证券如皋营业部被逮了“现行”,监管部门如加以追查,极可能挖出上市公司与券商总部达成利益协议,再由券商由上而下作出内部安排,干预股改投票丑闻。如果发现券商所“积极配合”公司正是其担任股改方案保荐人公司,也不足为怪。

  “投票门”事件最终爆发在券商的一个基层营业部,从一个角度证实了股改舞弊广泛存在。利益主体操纵投票,连营业部内中小散户投票权都予以“重视”,作为流通股大股东的机构及控制人岂不是更重要的“贿选”对象?股改启动不久,便有某上市公司承诺某基金如投赞成票,愿购买该基金多少份额作交换的消息传出。朗咸平等人也公开撰文称接到过有关股改舞弊举报。“投票门”事件再次旁证,这些消息与举报并非空穴来风、无事生非。

  沪深等地中小投资者对“投票门”事件的反应表明,股革已陷入公信力危机。这一危机既有显性部分又有隐性部分,显性部分只是冰山一角。沪深两地广泛传言一些券商在开户者毫不知情情况下擅自代替散户投赞成票,尚属显性部分。危机隐性部分体现为,投资者普遍认定参加股改投票一点意义都没有,市场基本公正建立遥遥无期,“哀莫大于心死”情绪在蔓延。

  “投票门”事件始发上月末,监管部门不反应倒是解释股改舞弊深层成因的线索。任何市场任何时候,有舞弊者并不可怕。如果规则层面存在纵容舞弊行为空间,不群魔乱舞才怪!不难发现,自酝酿阶段以来,监管部门一直把眼睛盯在股改进度。所出台多个股改文件中,除了要保障流通股股东权宜原则说法外,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券商、机构投资者可采用博弈方式及边界,根本不见界定。

  票决活动最基本游戏规则要求,必须把所有参与者行为约束在一个范围,才能做到不失基本公正。现在的情形却是:就算一家基金与上市公司达成利益交易协议,查有实据也惩罚无据;上市公司大股东慷全体股东之慨,付宣传费给券商营业部,令它们代为鼓吹方案,更不是什么问题。环境如此,中小投资者投资者投票权如何保障?

  从规则角度切入一目了然,监管部门要为股改舞弊行为深层成因负责。作进一步剖析可以发现,其又是由于至今证券市场正确发展观未能建立所致。说到底,于监管思想方法上,中国内地股市长期存在“嫌贫爱富、喜新厌旧”机会主义倾向。具体反映在股改中,监管部门本能地偏重调动上市公司与机构积极性——对它们所谓的博弈行为甚至喜闻乐见,嘴上说要保障中小投资者权宜,行动上则是另一回事。

  建立正确股市发展观首先必须在思想方法上彻底解决依靠谁、以谁为本问题,进而自觉把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体现在规则安排和政策供应上。须知,股改最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制度性不公、为市场发展打开空间,如果继续肇造新的不公正,导致“存量投资者”也不断逃离市场,其推进再快,又有何用?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