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一村一品”收奇效 秦人有“乐”客来勤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15:3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安十一月七日电 题:秦人有“乐”客来勤

  记者 冽玮

  秋日的关中,遍地金黄。呼朋唤友,驱车去杨凌农高会淘“宝”成为此间民众一乐;在杨陵区杨村乡上川口村听“响器”则是另一乐,秦风秦韵尽在其中。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一村一品”经营模式的推广,陕西许多地区进行了实践,且收益颇丰。在杨陵区杨村乡上川口村,出现了“女人会烧火,男人精铸铜,老人善做鼓,青年奏响器”的红火场面,享有西北地区最大的锣鼓生产基地的美誉。

  所谓的“一村一品”,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底的日本,由当时日本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发起,其经验成为许多国家效仿的模式,并且在众多国家和地区生根发芽。其内容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它要求每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必须至少创造出一种产品,具有质量优势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地方的象征,代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反映这个地方在市场中享有的声誉,并折射出该地的精神风貌。

  二00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访问日本,“一村一品”模式逐步引进中国。在江西、湖北、陕西等地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快速发展,成为发展地方经济、加快脱贫致富的一种有效模式。

  锣鼓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陕西锣鼓具有节奏明快、粗犷雄劲、激昂高越、形式多变、气势宏大的独特风格。在上川口村,村民刘松林笑吟吟地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他家五口人制作的铜乐器销路很不错,销售额达到了近五十万元人民币,纯利润有两万多呢。

  记者今天在村中走上一圈,发现锣鼓作坊遍布,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硝皮味。据统计,该村常年生产加工锣鼓、铜乐器的农户有二十三家,部分农户已由最初的家庭作坊发展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全村年加工原铜一百七十五吨,加工牛皮三万多张,生产铜鼓乐器达九十二个品种六万件(套)。

  走进刘家,记者了解到,铜锣的生产,首先配料后化铜铸砣,然后锻打制片,进而剪圆成形,再行淬火、旋光、定音。型号小至几厘米,大至几十厘米。锣鼓乐器的生产加工销售已发展为该村最主要的特色产业。如今,上川口村生产的锣鼓与湖北武汉、江苏苏州、四川成都生产的锣鼓乐器齐名,被誉为中国铜鼓乐器加工的四大名家。该产业提供的收入占杨村乡上川口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二。二00四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三千八百二十元。

  此间有关官员称,实践证明,“一村一品”能够成为陕西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