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上海楼市“十月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10:03 经济参考报

  “年内看来是没什么希望了!”上海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销售主管在谈及今年“最后的行情”时,显得有些颓然。

  九月、十月,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个传统的“秋收”季节。然而2005年,上海楼市“失去”了这个季节。开发商年关还钱的财务压力与日俱增,如果不能抓住2005年“最后的机会”,明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淡季又转眼将至。危机正在一步步逼近。业内人士认为,上
海楼市走出危机的过程会是一场持久战。本报记者张明 摄

  “九月迷信、十月危机”

  市场反应:供应洪峰不可阻挡,成交量与新房上市量不成比例,房源越积越多;市场患上了典型的降价“依赖症”,在“刺激——反应”周期中,降价指针“戳一下,行情就动一下,不戳不动。”

  “在这时候,连降价都不管用。”中星集团的一位销售负责人这样评说眼下上海的楼市行情。

  中星是上海的一家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前些时,它与另一家大开发商大华,曾因彼此新开的楼盘位置相近而来了一场“价格肉搏”。但最后,结果让两家企业都大失所望。尽管降价的前几天吸引了一些购买者,一轮热潮过后,留下的仍是大片的空房,在蜗牛爬行的销售速度中,进入漫长等待的煎熬期。

  “如果有人能在年底前帮我完成新推楼盘6成的销售率,我聘他(她)做销售经理;要是能百分之百售出,我让他做副总!”另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充满焦虑地许诺。其实,他知道,这样的许诺是无法兑现的支票,因为假设的前提在现在的行情下,几乎没有成就的可能。

  五年来,“金九银十”见证了上海房地产市场激情燃烧的历史,成为旺销的代名词。早在今年七、八月份,不少开发商就放出风声:“金九银十”之际会是上海楼市的反弹之时。

  然而,今夕何夕?“九月迷信”并未能迎来行情“解放”。当下的真实情况是:新房上市量井喷、成交量小涨、待售房越积越多、价格普跌。

  自9月份第二周起,上海住宅新增供应持续放量,从28万平方米一路狂飙,第三周达40万平方米,第四周突破100万平方米;10月份第一周的上市量升至120万平方米。5个多月来捂盘不动的开发商再也坐不住了,新盘上市井喷之势不可挡。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地区的住宅楼盘开发商都开始启动各种降价促销手段,普通住宅价格9月份逐周下跌。

  据官方网站“网上房地产”统计,截至10月27日,全上海可售新房超过1770万平方米。按照日均600套的目前最高成交速度,仅消化存量就得持续11个月。如果考虑新增量,可能还要延长6个月。易居中国房地产研究中心分析师指出,其中南汇、徐汇、黄浦等区的销售压力最大,市场积压的可售量按现在的销售速度,约要3年时间才能消化完。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成交的一手住宅中,尚有大量政策性房源消费“托底”。上半年,上海推出1000万平方米为重大工程动迁配套的商品房和1000万平方米定向供应的中低价房。眼下,这两大房源开始大规模投放市场,并被定向消费。而这类政策性房源和纯粹市场房之间,好比是“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关系。在9月份成交的商品房中,动迁房及配套商品房占到23%;截至10月27日,在今年累计成交的1233万平方米的普通住宅中,配套住宅达到448万平方米,占1/3强。

  10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0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9月份,上海房价下降了1.2%,降幅最大。这是继8月份之后,上海再次成为全国房价环比降幅最大的城市,继续“领跌全国楼市”。

  而此前一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开的“三季度本市企业景气调查分析”显示,上海市房地产企业家信心指数已跌破90点,跌到1999年的“低谷”。

  四个“囚徒”,三种博弈

  房地产困局已然形成:买方、卖方、银行甚至政府,都处于“囚徒困境”之中。

  买方继续看跌观望,根本不买卖方“挤牙膏似的降价试探”的账;而卖方担心“底步究竟在哪里?”,仍不愿看到价格雪崩,还在作殊死较量。在这个房地产困局中,买方、卖方、银行甚至政府,都处于“囚徒困境”之中,在作不同的博弈。中国指数研究院在10月初上海秋季房展会上的一项调查显示,59%的人认为上海房地产市场将保持房价继续小幅下跌的走势,12%认为上海房价将出现大跌,6%的人认为上海房地产市场仍将保持僵持状态,另有13%的人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势说不清楚,只有10%的看涨。由此可见,当前购房者对上海楼市的看空比例之高。分析师张志杰说,这表明购房者的观望态度仍将不减,房价回调的压力在继续放大。

  在开发商一面,眼下资金链普遍绷紧,融资压力空前。“东风不予周郎便”——这一回与去年明显不同,时间不再站在开发商一边。低迷楼市拖得越久,积累下来的新房越多,开发商的资金压力越大。进入10月,银行已开始催帐。近期,针对房地产企业的大额授信已基本停止;即使在授信额度内的放贷,抵押、担保等方面的限制从严。此前,建行、农行、交行上海分行都曾表示,只愿对年度销量排名前50强的房地产企业贷款。一方面是融资受阻,另一方面支出却提前到来。下半年以来,建筑公司普遍要求开发商在项目进展到一半的时候,须支付30%以上的工程款,水泥等大部分原材料企业则要求带现金提货。而在去年房地产行业火爆时,建材费用全由建筑公司事先垫付,等到项目预售,开发商拿到购房人的钱时,才支付给建筑商。

  急需资金的房地产企业纷纷寻找出路。除了少部分优质企业能获得海外基金、信托等条件苛刻的援手外,大多数房企只得走非正常渠道:或通过银行居间“委托贷款”,以15%到18%的高额年利率向一些有余钱的国企借贷,有些利率甚至高达30%;或是以内部信托的形式,以支付高收益率为诱饵,向公司内部员工快速融资;或是直接忍痛“割肉”,向外转让部分股份、房产,来换取一定的资金。但他们就是不愿大幅降价,仍在博弈后市,以图硬撑之后,能够“重拾旧山河”。一位评论人士指出:“如此赌徒心态,让人们看到房地产商们对曾经的暴利是如何地不忍放弃。”

  银行是地产困局中另一“搅局者”。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被称作是银行“最优资产”的个人房贷额锐减,眼看着一年的任务不能完成,一些银行纷纷松绑个人房贷,贷款成数被提高,利率打折,此前的“君子协定”土崩瓦解。日前,记者从中行、建行、民生等银行的上海分行了解到,一手房个人贷款最高都能申请到8成,而此前是7成封顶。建设银行上海分行的肖先生告诉记者,凡向建行申请贷款年限在5年以上的一手房,只要是总价在100万元或者单价在7000元以下的非高档房,最高可以贷到8成;并且,根据个人信用和还款能力,利率还可优惠,打9折。相比之下,中行上海分行的房贷“松绑”更为彻底:不仅一手普通房最高可以申请8成贷款,总价超过100万元、单价在区域平均房价30%以上的非普通房,最高也能申请7成贷款;就连二手房贷款,只要是1999年后的房子,本地人最高也能贷到8成;外地人贷款,最高可贷7成。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则推出“循环信贷”杀手锏,客户在申请住房贷款时,可以用同一套房产作抵押,获得相当于未贷足最高成数部分的授信额度,在贷款期限内循环使用,并且可以自由变更还款方式。换言之,只要不超出授信额度,贷款人可以将已经归还的贷款重新贷出买第二、第三套房。

  还有政府之手,也依稀见于眼下的楼市博弈图。10月中旬,针对数月来楼市持续低迷,且销售比例锐减的形势,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表示,“两个1000万”的建设应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在总量上作适当的调整,明年将适当控制上市节奏。所谓“两个1000万”,是上半年上海推出的1000万平方米为重大工程动迁配套的商品房和1000万平方米定向供应的中低价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个重要信号”,预示着在楼市供大于求的形势下,政府要出手削减“二板市场”对“主板市场”的冲击,以改变供求。

  显然,在上海楼市困局中,多方博弈的力量增加,变数也就增大了。

  两年冷周期,降价犹可期?

  专家预言:上海目前处于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中“萧条期”的开端,此一周期应该长达2年以上。

  没有人希望楼市低迷,然而,上海楼市的底部在哪里?

  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金融学教授指出,从传统的房地产市场理论上讲,上海目前处于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中“萧条期”的开端,此一周期应该长达2年以上,要恢复像去年那样的“高速”发展,更是需要恢复数年的元气。“不要轻言上海楼市全面回暖!”他告诫。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认为,任何一类产品的经济周期出现底部的特征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成交的大幅放量,另一种则是长时间的市场萎缩。前一种情况视乎降价程度能否达到市场底线并出现极大的需求量,而后一种则必然要经历两至三年的冷场。当然无论是何种情况,底部的持续时间都将相当漫长,如今,上海楼市仅仅经历6个月的市场遇冷期,这还只是一个短暂的开始。

  多数人认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市场能否恢复的关键还在于价格。当有人问中原地产主席施永青为什么上海楼市成交量还没有恢复时,这位浸淫

地产界几十年的“老江湖”只是说了一句话,“他们降得还不够多!”

  眼下,尽管降价的边际效应在递减,价格战失灵的恐惧向开发商袭来,但多数意见认为,要结束楼市疲软的“不应期”,唯有调价,将价格一步调到位。价格是楼市胶着行情的始作俑者,也只有价格才将是暧昧、低迷楼市的终结者。

  “不管开发商是否心存幻想,价格必须回调。”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副院长陈晟说,楼盘能否卖得动,关键看

性价比,“只有那些价格、品质都尊重客户的楼盘才有售出的希望。”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大凡销售尚可的楼盘,都是那些性价比突破了消费者心理底线的楼盘。譬如9月初,万兆地产率先以“特价房”的方式,在上海南郊七宝地区推出三幢小高层,均价不到7000元/平方米,回落到该项目2004年年初的水平。结果,两天之内销售140余套,回笼资金超过1亿元。综观9月份,上海楼市成交的热点明显集中在降价楼盘。10月上旬的房展会上,被看好的也是“特价楼盘”。

  “房价,确切地讲是下调的房价,现在是决定成交量的首要因素。降价营销成了撬动市场成交量的一大支点和关键要素。”上海华燕置业策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伟博士说。

  买卖双方会接受什么样的价格体系?市场将在什么区间达成均衡?

  “房价必须有较大幅度的调整。”方方房产工作室主任胡宗亘认为,跟风不只是消费者的专利,开发商也会如此,当市场上多数开发商都采取这种行为时,必将把价格降到更低。

  邓伟告诫,一旦降价的示范效应疲软,后来者也许只能品味“先降主动,后降被动”的滋味。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师陈晟为,在收支双向挤压下,今年年底、明年第一季度,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将达到最高点,届时新的降价波将不可避免;开发商不得不迎合市场,最终让“房价回落到去年9月份的水平。”他甚至还断言,“利润率不降低、楼市不进入理性状态,

宏观调控就不会停止。开发商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楼市走出危机的过程会是一场持久战。

  作者:徐寿松

  (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