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专家解读“十一五”规划建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11:20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记者 谢若闲新华社10月18日全文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按照执政党关于中国现代化新“三步走”和“全面小康”在经济总量上的战略部署,到2010年,也就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GDP总量比2000年翻一番,达到2万亿美元。舆论认为,这一指标对中国来说并非难事。那么对中国来说难的究竟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解读这份万余字的建议?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解读1

  有新意的旧口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刘江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是个有新意的旧口号,实际上是“旧词新用”,“在第一批、第二批知青下乡锻炼的时候就曾经以此为口号。”记者注意到,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有很大的篇幅是在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中国农民很多,官方的说法是8亿。农民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可以说,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不会很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杨炘赞同在农村的发展进程中解脱出一部分劳动力来城市打工,但他并不认为“进城”是解决农民问题的主要方式。在此次“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理念,“就如同发达国家早期工业化进程,目前,发达国家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中国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杨炘说。“事实上,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开始,中国的问题一直就是农民问题”,刘江华说,他的观点与杨α不谋而合,“农民问题解决好了,中国发展就顺畅了”刘江华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各级财政将更多地向农村倾斜”。他进一步阐释,这里所说的支持并不是单纯输血式的支持,而是用在农村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领域,“城市与农村应该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比如农村教育水平提高了,从而为城市提供更加高素质的劳动力”。同时,这种“互动”还应当在产业链结构调整中体现出来,由过去的“产业链水平分工”转变为“产业链垂直分工”,“比如一个产业链的设计、开发、市场开拓等部分在城市,空间资源及需要密集劳动力的部分在农村,改变过去封闭式的水平格局”。“这也是我还在思考的问题”,刘江华说。

  解读2

  不必感到失落

  “9+2”未纳入“十一五”规划建议

  对于许多媒体长篇报道的“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没有纳入“‘十一五’规划”问题,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表示,“不用太过在意”,因为“香港、澳门并没有五年规划”,而且“目前出台的《建议》是一份原则性的纲领文件,‘十一五’规划的具体细节制定工作目前已在各部门开始启动,细节中到底有没有也很难说。”“对于这个问题,广东不必感到失落”。刘江华说,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广东是最先获利者,然后是长三角,现在环渤海地区也发展得很快。东北地区在前20年中慢了一些,现在进入了黄金发展期,“规划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何况胡锦涛书记日前来广东视察时也说,广东要继续做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事实上,广东在20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各种压力也随之增大,”即使经济发展被其他地区超过也没有什么好奇怪”。刘江华认为,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发展周期,区域之间会有一个阶段性交替过程,一个区域不可能长期保持高速发展,“不过,目前广东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如果效果好的话,广东还是可以保有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位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一五”规划中涉及的一个重点问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炘说,“十一五”规划所体现的精神就是“和谐发展”,过去,中国中西部的发展相对缓慢,学者们曾经用“中部塌陷”形容这个区域的状况。而与之相对立的,中部地区现在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口号。现在“国家显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杨α说,这在“十一五”规划中已有了具体体现。不但提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而且,“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对中部地区的重视是与过去相区别的一个地方。

  解读3

  产业结构调整

  “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

  “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更加全面系统,一个很明显的着力点是调整产业结构。比如规划中提到的发展先进制造业问题,提出要“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因为“如果其他产业发展不好,制造业成本也不可能降下来”,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说。如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十一五”规划中说,靠“自主创新”。目前,中国企业大多借用西方国家的技术,成本非常高,目前尚可以这么做,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是发展之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炘如此表示。刘江华也认为,这些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增加了,但是自主知识产权与品牌技术并不多,企业生产所得利润中的很大一部分流到了发达国家,“长此以往,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消失”。说到这里,刘江华显得很忧心。刘江华同时表示,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经济结构应当多层次。并不是说自主创新了,就不进口技术和产品,发展高科技产业就是放弃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而是有个主次的问题。应当首先发展我们自己的产业,就如同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不是说要让东部地区发展慢下来一样。发展科技靠的是政策,在相同的政策下,谁能胜出都很难说,“就如同百米赛跑,最后胜出的并不一定就是最先看好的那个。中国能人很多,民营企业中能人也很多”,杨炘说,“我接触过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能做好。”“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这是“十一五”规划中对非公有经济的一段表述,“更多的新意虽然没有,但这是在从国家规划的角度对民营经济地位再一次的全面确定”,李惠武说。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五年,中国的政策还将向某些领域倾斜,比如“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比如“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中国正在对以往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生产模式进行反省”,刘江华说。

  解读4

  只能“逐步”发展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在人民币管理上向来要求苛刻,他个人认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眼前的几年可能做不到”,所以规划中的用词是“逐步”。“如果中国的人民币要实现可兑换,那么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中国的金融系统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杨炘介绍,根据西方国家研究资本项目得出的“铁三角定理”,在货币政策独立、资本流动、汇率的可自由浮动中三者只能取其二,“也就是说,如果中国选择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和可自由浮动的汇率,那么资本流动就不能兼得。”此外,今年中国已经将

人民币汇率提高2%,参照“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这已经很够意思了”,杨炘进一步表示,“我个人认为(汇率提升幅度)再高也不能高过5%”。对于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提高人民币汇率有利有弊”的说法,杨炘并不同意,因为“我国的工业竞争力与美国、日本、德国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等到我国的工业竞争力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或者处于一个水平线上了,才能说提高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升值
太快不但对中国无利对他国也无利,人民币升值根本不能缓解美国的内部经济矛盾”,杨炘说,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也持这样的观点,“我认为他是一位较为公正的西方经济学者。”(日京/编制)(来源:金羊网)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