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历史理性和现实理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 09:12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

  财富时评

  陈清浩

  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历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假以时日来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有历史理性和现实理性:一方面,我们必须把握农村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考虑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条件。然而,我们看到目前流行的两种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新乡村建设思路和城市化、工业化思路)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两方面的问题。

  新乡村建设观看到了我国在现代化和市场化过程中农业的衰落和农村的凋敝,因此他们提出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推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加大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等等。这种思路,对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降低城乡差距、让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有着重大的作用。

  然而,新乡村建设的思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一方面,我国地少人多,单单靠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来解决三农问题,显然不切合实际。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一个基本的困境:9亿农村人口,9亿人从20亿亩耕地里找饭吃。另一方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弱质性特点;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创造财富的能力相对有限,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持新乡村建设观者显然缺乏历史理性,他们看不到历史的发展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村,使农民城市化、使农村工业化而不是保护效益低下的农村。

  另一种主流观点认为必须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持此观点的专家学者大多呼吁给农民予公平待遇,改变不合理的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等,以让农民能够迅速地融入城市社会;另一方面,他们呼吁加快农村的城市化步伐,让农村走向城镇化。这种观点无疑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现代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的过程。

  然而,要落实这些观点却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现实的难题,比如,取消户籍制度可能带来的城市病问题、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到农民工之后城市政府的承受能力问题以及一个年收入只有7、8千元的农民工如何在消费昂贵的城市地区生根的问题等等。许多持城市化、工业化观点的专家往往忽视了这些现实的问题,基于特定的价值判断,把三农问题归咎于农民的宪政权利得不到保障,归咎于城市对农民工的歧视,显然有失公允。

  笔者认为,试图通过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而在讨论通过城市化和工业化来解决三农问题时,不能忽略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问题。毕竟,三农问题是一个慢性病,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种方法、一个理念就能一蹴而就的。(来源:南方日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