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公共财政需要六大倾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14:34 经济参考报

  当今我国处于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社会矛盾凸显的新阶段,也是需要公共财政发挥作用的新阶段。目前,公共财政已由“框架设计”向“建筑施工”转变,向农村、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等六大方面倾斜。

  一、 向农村倾斜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85年的1:2.57扩大到2004年的1:3.23,如果将农民收入中还需要扣除1/3左右的来年生产费用和城镇居民收入中尚不包括城市财政的种种补贴等因素,实际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达到1:6左右。

  为改变这种状况,政府首先采取了各种措施提高农民收入,其次使财政资金多(最少先1/10、再1/5、达到1/4左右)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扩大转移支付力度。三是为了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政府从2001年起,设立“六小工程”即节水灌溉、人畜用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当年投入101亿元,2002年136亿元,2003年280亿元,未来五年内农村基本实现“七通”即通公路、自来水或清洁水、电力网、公用电话和长话自动网、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广播网、电脑入网。力争今年底财政支农支出达到财政支出的8%-10%,将每年新增财力的10%-15%投入农业。

  二、 向公共教育事业倾斜

  从1979年到2004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4%,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只有3%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4.9%,而且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还大力倾斜于高等教育,使基础教、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更加短缺。

  因此,今后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倾斜。首先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的要求。今后要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比重提高到平均5%以上的世界水平。其次,要及时确立高等教育主要依靠收费与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实施免费教育的观念,调整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拨款的保障机制与对高等教育适度支持机制。

  三、 向社会保障事业倾斜

  政府的社会再分配职能严重缺位,加大和改善财政向社会保障事业倾斜的力度很有必要。近年来我国总体上对社会保障事业是逐年改善的,如: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占在职人员比重1989年的16%到2003年达到43.1%,其费用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也是逐年上升的,从1989年的12.2%到2003年升为28.1%;又如:从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来看,从1980年的20.31亿元到2003年增加到498.82亿元,我们如果将离休退休退职费用计算在内,我国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与离休退休退职费的总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80年的6.09%提升为2003年为21.4%。

  四、 向公共卫生事业倾斜

  我国城乡居民看病难和负担重的现实同样需要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1990年政府的卫生支出中只有19%用于公共卫生。由于贫困,全国农村36%的病人应诊未诊,有65%的病人应住院未住院,他们多被商业性的

医疗保险拒之门外,政府应该干预和援助。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政府卫生投入重点要向农村倾斜,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力争在五年内投入农村的比重要达到全部公共卫生资源的50%以上。

  五、 向科学技术事业倾斜

  199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中提出:“到2000年全社会用于科技研究(R&D)的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的比重要达到1.5%,这一比重与发达国家通常的R&D占GDP2%-3%的比重相比是不高的,由于种种原因事实上没有实现,提高比重势在必行。

  六、 向环境保护事业倾斜

  我国的高经济增长,总体上是在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情况下取得的,这种高消耗支持下的经济高增长很难持续。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从1999年的823.3亿元提高到2003年的1627.7亿元,由占GDP的1.00%提高到1.39%,有了很大进步。同时对2004年以来的部分行业投资过热问题,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做法,着重结构调整,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是此次调整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以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财政部财科所

  (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