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柯美整合遇挫业绩下滑(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 10:09 南方都市报
柯美整合遇挫业绩下滑(图)
  最新公布的200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柯美的销售业绩继续下滑。 中青在线供图

  最新季报显示,柯尼卡美能达整合两年后销售业绩同比下滑6.9

  % 柯美整合遇挫业绩下滑

  背景

  柯美整合转型未见起色

  2003年合并之前,柯尼卡、美能达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雄厚技术的著名影像企业,2002年美能达在美国的专利数目约900件,位居影像企业的第四,而柯尼卡则以400件位居第七。柯尼卡作为全球第三大胶卷品牌,在胶卷、冲印设备领域的实力毋庸置疑;而美能达作为日本第四大相机品牌,在
相机、光学仪器、办公设备上也有深厚的根基。

  整合之后,两家公司在各自的主要领域均未能依靠技术优势跻身业界的第一阵营。柯美给业界留下的印象依然没有多大变化:拥有一流的技术,市场地位却与之不符。尤其是占柯美业务1/4比重的影像业务却在数码化的冲击下整合不顺、步履维艰。2004财年财报显示其影像业务持续亏损,胶卷的销售同比减少30%、相纸销售减少26%,时尚数码相机销售减少23%,尤其是数码相机的销售数量仅285万台,并出现86亿日元赤字。

  2003年8月,两大著名影像企业柯尼卡、美能达宣布用交换股份的形式实施经营统合,组成新的“柯尼卡美能达控股公司”(以下简称“柯美”)。诞生不久的柯美除了要面对艰难的业务、机构、人员、文化、财务整合外,还要面对当时开始的数码化冲击。两年过后,这个令全球影像业界注目的整合是否符合当初“1+1>2”的愿景?从目前经营状况和整合进程来看,柯美仍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

  财报未如预期

  最新公布的2005财年第一季度(2005年4-6月)财报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柯美的销售业绩继续下滑,比上年同期减少6.9%,为2440.23亿日元。而据柯美公布的2004财年(2004年4月-2005年3月)财报,本财年销售额为10674.5亿日元,比上年柯尼卡与美能达的合计销售额减少5.0%;净利润更是同比减少40%,为75.2亿日元。其中备受关注的影像业务更在数码化的冲击下出现了86.51亿日元的亏损,成为其业绩不佳的主要拖累。

  然而当初合并,柯尼卡美能达控股公司定下的目标是到2005财年实现收入13000亿日元,营业利润1500亿日元。如今看来,柯美的整合、经营状况离当初合并的预期相去甚远。

  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铃木茂树在专访中向记者表示,富士施乐、索尼爱立信等的成功合并都是经过了一定阶段才显示出优势的,索尼爱立信就是在合并两年之后才摆脱亏损实现赢利的。而柯尼卡美能达合并1年内、并在行业不景气的形势下就实现了赢利,这也充分说明了二家合并的优势。“我们已在2004年度完成经营基础的调整,计划从2005年度开始扩大事业”。

  与对手差距不断拉大

  记者在IT卖场了解到,由于合并后柯美数码相机的新品上市速度减慢同时缺少有吸引力的产品,柯美数码相机的市场地位正在下降,与老对手柯达、富士的差距正不断拉大。更有经销商反映,由于竞争力下降导致销售不佳,他们已逐渐减少甚至停止柯美数码相机的销售。

  冲印设备的市场占有情况也不见乐观,与在各大城市随处可见的柯达、富士冲印店相比,采用柯美冲印设备的冲印店并不多见。华盛彩(广州一知名冲印连锁店)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不少冲印业者的心声,“柯美的冲印设备的确性价比不错,但考虑到品牌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公司在购买新设备时还是选择了富士。”

  在2003年开始的影像行业数码化进程中,柯达、富士、柯美的“黄绿蓝”之争为业界津津乐道。富士凭借数码相机和魔术手数码冲印系统率先获得数码转型的战果,并提出“3年内在中国建成1000家数码冲印店”的目标;柯达更宣布斥资30亿美元、逐步裁员2.5万人的数码转型计划。相比之下,柯美在2003年开始的数码转型则显得相当低调,至今其目标仍只是当初宣布的“得到自己应得的一部分”,并打造一个“数码冲印的星巴克”。但是从目前结果看来,无论在数码相机、数码冲印领域,柯美与老对手富士、柯达的距离都在扩大。

  “产品并不逊色”

  广州著名办公设备经销商斯利文销售经理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在复印机、一体机的销售中,柯美与一线的理光、佳能、富士施乐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打印机的销售也落后于惠普、佳能等厂商,处于第二集团。“柯尼卡美能达的长处在于技术和画质,但是在产品的性价比、对用户需求的理解能力上,它的竞争力还是有所不足”。

  全国照相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吴启海曾在与记者讨论中感叹道,柯美相机在技术和产品上都有坚实的基础,尤其在CCD防抖、机身镜头上有一定优势,可以说并不逊色于尼康,“然而市场运作做得不够,导致浪费了所积累的大好基础”。

  “小船掉头更迅速”?

  柯尼卡美能达影像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裴元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在传统市场已经落后于对手柯达和富士,柯美目前的数码转型相当成功,影像设备、办公设备等重要业务已基本实现数码化,他形容“相比起柯达、富士,柯美这条小船在掉头时更为迅速,只是激起的波浪更小并没有引起业界的太多关注”。同时值得柯美人庆幸的是,另外四大业务商用设备、光学、医学影像、计测仪器在经过两年的整合后逐步走上正轨。

  回顾2004年柯美在中国的业务,铃木茂树透露“2004年度中国销售额是379亿日元(约29亿元人民币),增长率是11%,品牌也已经在合并调整中不断实现增长和发展”,未来柯美在中国的发展计划是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发展,细分市场、精耕细作,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市场份额,力争在2008年达到设定的1000亿日元目标。

  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黄懿

  记者观察

  各自为政是柯美症结所在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除了部分业务的整合不顺和低调的市场运作方式,柯美各个子公司之间欠缺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也是其业务不佳的一大症结。在柯美的公司架构中,柯美的五大业务由5个各自独立的控股公司负责,由另两个控股公司“专业顾问”和“技术中心”负责它们的联系沟通,此举能否有效地进行内部沟通和协调在业绩上可以得到体现。在中国,柯美多达11个的子公司分居各大城市,各子公司之间的各自为政更令业界吃惊。

  记者曾有一段难忘而遗憾的采访经历,当时记者就数码相机的相关采访联系柯美影像(上海)有限公司的市场部,得到的答复是“该业务由光学仪器公司负责,两公司之间没有联系,无法提供相关人士的联系方式”;记者后来通过另一渠道联系到柯美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却多次被以“经理太忙”为由拒绝书面采访。

  对此,裴元虎日前在接受记者近3个小时的专访中承认“各子公司之间联系的确不紧密”,他表示为了加强子公司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快市场反应,柯美已在今年1月份成立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相关问题正得到积极的解决。

  责任编辑:杨拂玄 何洁

  (来源: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