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从短线高手到逢“股”必亏 ——老梁股市沉浮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 06:06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与几位老股民见面时提起老梁,大家纷纷摇头说,自从今年“6·8”行情后联系不上他了。难怪,从当初的短线高手,到后来逢“股”必亏,老梁几乎是熊市中投资输家的代表人物。

  也曾算是短线高手

  股民老梁原本是国信证券的一名员工,从在营业部帮散户跑腿下单接电话干起,总算结识了几位大户。在1999年的大牛市中,老梁觉得自己炒股的水平挺高,便辞职自己干,和几个大户到别的营业部开了间工作室,通过为客户操盘赚取佣金收入。

  记者认识老梁是在2001年。当时,老梁看上去又高又瘦,正在一家异地券商深圳营业部炒股。营业部总经理是记者的老朋友,悄悄对记者说,可别小看老梁,他以前跟只铁合作过,炒股票水平很高。只铁就是那位业内熟知的、写过《铁血短线》一系列炒股书籍的人物,在普通股民中颇有些影响力。老梁因此沾了只铁的光,挂起招牌唬了不少人。

  接触了几次后,记者发现营业部的股民对老梁很信服。在2001年底到2002年中的时间里,大盘从顶点跌下来反弹回1700点一线后,中间几次起伏,短线个股表现活跃。被营业部小股民称为“短线高手”的老梁,那段时间成功概率很高,波段操作收益颇丰。

  因为德隆事件“受伤”

  在股市中,常常会出现所谓的“红包行情”。这事,老梁也干过。

  有一次,老梁帮一位客户送“红包”,把一只交投不太活跃的股票,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一个关系户。之后把股票拉起来让收礼的人卖出兑现。事后,老梁说操作挺成功,从下影线最低处到涨上来的一段,收礼的人估计能挣10万元。

  不过,老梁也没白忙。那位客户后来往账户里打了一大笔钱让他理财。老梁说,行情不好,光靠手续费收入实在太难了,还是得找点新门路。

  2002年,一帮股民跟着老梁买进杀出,深沪两市营业部成交榜上也不时闪现他们营业部的身影。不过,由于资金量大,老梁发现他们跟庄的行动也越来越难。

  除了短线热炒,老梁也押了些筹码在德隆的“三驾马车”上。

  当时,德隆系如日中天,三只股票价格稳步攀升。老梁说,德隆真是一善庄。自己一个朋友几年前买了合金投资,后来说这只股票简直就跟钱包一样,需要用钱时就卖几百股,而且每年涨势都不错,比买国债放心。

  老梁当时的理想是不做私募基金时,就拿一大笔钱买德隆的股票,然后自己去旅游,缺钱时就卖德隆的股票。后来,他的一位客户透露,在2004年2月德隆崩溃前,老梁果然在15元的位置买了德隆系的湘火炬股票。结果没几天就听说德隆出事了,于是斩仓出局。

  短线的操作思维,驱使老梁在湘火炬一连串下跌后,在5元前左右又冲了进去。当天该股打开跌停板,成交近1.2亿股,创下成交额纪录。刀口上舔血的老梁与当天冲进去抢反弹的股民一样,遭受重大损失。德隆这个善庄带给老梁的,是一半客户离开了他,老梁从大户室搬到中户室。

  金健米业的陷阱

  金健米业带给老梁的则是“致命”打击。早在2002年,老梁就对金健米业动过心思,而且赚了钱。但后来的操作就不顺利了。

  一次老梁早盘发现该股盘面有异动,马上率领一批散户杀了进去。当天上午股价飙升,老梁笑开了花。没想到上市公司突然停牌,第二天发布临时公告,说公司没什么未披露事项需要披露。

  金健米业股票复牌后价格大跌,把老梁狠狠砍了一刀。老梁愤愤然斩仓出局,大骂上市公司和庄家狠毒。不过,好了伤疤忘了疼。老梁2002年可能没想到,他最后却是栽在这只股票上。

  从2001年的31元下跌开始,金健米业跌到了现在的1.7元左右。老梁经过2003年“价值投资”的熏陶,发现短线操作也得转换思路,从价值投资上动动脑筋。基金重仓股慢悠悠的上涨,带来的手续费收入不多,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资产质量还不错,但没被基金拉起来的股票。金健米业就是其中之一。2004年“9·14”行情前夕,该股票放量反弹,引起老梁注意,并大举介入,赚了10%。随后老梁不断波段操作,赚了不少手续费。

  真正的打击出现在今年6月。大盘在“6·8”行情中放量上涨。老梁依然重仓杀进了金健米业,谁知该股轻微反弹后,在7月1日跌破净资产。一路下滑。有两个委托理财的客户听说老梁栽在了金健米业上,大为不满,要求撤资。经过再三挽留,老梁总算留住了他们。

  在几次失利阴影下,老梁心烦气躁,频频出现买卖不分的失误。一次,老梁手里的股票顶部已现,老梁决定卖出,没想到慌乱之间把买看成了卖,回车键敲完发现搞错,但为时已晚。老梁一下子被套在了峰顶,名声也因此搞坏了。而营业部在熊市整顿中大力裁减营业面积,老梁在中户室也呆不住了。

  不久前,记者听老梁的一位客户朋友说,老梁从7月初就没出现过。而他代为操作的几个客户账面上几十万的资金,现在只剩下几万元。一个曾经在股市威风过的短线高手,就这样淡出了。

  作者:本报记者王轲真 编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