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鲁峰石仰金报道:当招商引资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时,各地政府想方设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招商引资的力量,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有些地方政府为出政绩,时有“昏招、烂招、错招”之举,不仅扰乱了当地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青洽会”
)上,青海省副省长骆玉林明确指出,青海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压力,又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因此,“青海越来越重视招商引资的质量,在重视招商的同时,更注重选商”。
副省长骆玉林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华,是第一对在第二次集中签约仪式上签约的合作伙伴。这是青海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多次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项目合作的示范。果洛藏族自治州副州长都茂庭高兴地说:“在这次‘青洽会’上,果洛州可达成14亿元的项目资金协议,这是果洛参加‘青洽会’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据悉,这次“青洽会”有5000多国内外客商参会。“洋股东”参与该省投资的规模和水平比以往都要高。“青洽会”已经成为东、中部和国外企业参与青海开发,实现携手共赢的有效载体。从这届“青洽会”参会、参展商的规模、档次和会议签约项目看,确实充分体现出青海已从过去重视“招商”的数量逐步迈向“招商、选商”相结合的更高台阶。
事实上,几年前经过考察和调研,省委、省政府就针对招商引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将“招商”与“选商”结合起来。即对凡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外资项目,就应盯住不放,下大力气予以引进;凡有可能造成当地资源浪费且效益低下的“包袱性”项目,不论其要求多低,都将拒之门外。
作为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招商”到“选商”,虽只一字之差,但实现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体现的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更彰显出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
《市场报》 (2005年07月27日 第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