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上海成为台商投资高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李刚见习记者郑盎

  超过20万名商人累计5500多个项目合同资金120多亿美元

  编者按:

  在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来大陆访问之后,两岸经贸交流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两岸经贸交流的现状如何、前景如何,连战主席所倡导的两岸共同市场有没有成为现实的可能,陈水扁当局能否改变目前的两岸经贸政策,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经贸范畴,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报推出特别报道,分别从沪台、闽台经贸交流,以及对两岸经贸全方位的考察入手,对上述问题进行解析。

  无论是连战还是宋楚瑜,他们的大陆行程中,上海都是重要一站,而且,两位党主席在上海的重头戏,就是会见台商、和台商交流两岸经贸的意见和心得。大上海已经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一个旗帜。

  6月24日,本报记者在上海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采访时获悉,共有20多万台商活跃在上海的经济舞台上。截至2005年3月底,上海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500多项,合同台资120多亿美元。2004年,沪台两地贸易额达179.9亿美元,同比增幅40%(其中上海口岸出口台湾47亿美元,从台

  湾进口132.9亿美元)。

  分析台商对上海投资的特点,上海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盛九元认为主要有4点:第一,台商对上海投资现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上,有70%;第二,从金额看,90%集中在高科技上,特别是集中在微电子产业上;第三,台商在上海投资的成功率在整个大陆看是比较高的,基本上成功率在65%左右;第四,目前台湾对上海的投资注重金融(有29家机构)和新兴的中介行业,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盛九元预测: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两岸经贸合作更将集中在上海,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台商到大陆投资首先考虑的是上海。上海已成为台商进入大陆的一个制高点。

  这个制高点是如何形成的呢?

  沪台经贸1988年启动

  沪台经贸交流的“解冻”是从1988年开启的。

  据记者从上海市台办了解到,自1988年台湾老兵被获准来大陆探亲后,当年和1989年已有零星台湾企业进入上海。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1992年和1993年,落户上海的台湾企业逐渐增多。

  从1995年至1997年,台商落户上海偏少。原因是当时李登辉访美,后又提出“戒急用忍”,限制台商、台资来大陆。

  2000年以后,台商、台资才开始较大规模在上海投资。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台湾本地在产业转移中,把一些在台湾已无多大发展空间、但在上海仍有发展潜质的产业转移过来,例如除传统的机械、五金、食品外,还有包含相当科技容量的电脑、手机等产业。近年上海加大了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力度,又给台商在沪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商机。

  台商为何选择上海

  上海市台办有关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说,台商青睐上海的缘由很多:首先,上海的人文环境比较好。“海派文化”造就了这片土地不排斥像台湾这样的外来文化。第二,上海的法治环境较好,各级政府又相当重视台资和外资在上海的发展。第三,台湾经济规模及容量有限,要想做大做强并走向世界,选择到上海发展不失为一条佳径。

  台商选择上海,有两个典型的事例。

  上海弘奇食品有限公司经营着“永和豆浆”(1985年在台湾创立)这块响当当的台湾连锁餐饮店品牌,总经理是35岁的台湾商人林建雄。“永和豆浆”目前在上海有25家门店,在大陆华东、华北有126家(今年春节前)。今年5月初在北京,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特许加盟大会暨展览会上,“永和豆浆被评为本届全国十大优秀特许加盟(台湾称加盟连锁)品牌之一。

  林建雄对本报记者说,“永和豆浆”为何要把大本营放在上海,主要原因是:上海的投资环境好,市场经济比较规范,同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他又感慨到,如今台商在上海已经本地化、落地生根,以前有的台商确有“打、带、跑”的现象,即在上海赚了钱马上带了钱走人。现在不走了,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海人的生活水平之高在大陆名列前茅。他们现在的战略是,现有的“永和豆浆”门店赢利后,公司再用这些资金开发新的门店。

  上海浩华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宏国出生于1956年,197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农业生物系,2002年在沪创办了这家从事第一产业的农字号公司,这在上海的台商中堪称凤毛麟角。吴宏国告诉本报记者,做种子要耐得住寂寞,行话叫“一年试验,两年小量,三年四年上中量,五年六年上大量,七年八年更新换代”。记者问,在全国范围内,上海的农业俗称“小农业”,你为何选择在上海开业?他答道,上海尽管是“小农业”,但农业的科技水平高,专业人才多。比如有享有盛誉的上海市农科院、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市种子管理站等,公司自创办之日起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方式的合作关系,受益匪浅。上海更有在全国数一数二的通关便利,我们的种子是要出口的,有上海这样的口岸,对我们实在是太重要了。

  台商协会功不可没

  对于在沪台商而言,有一个民间组织功不可没,这就是诞生于1994年8月16日的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该协会至今年6月,会员总数超过850个,另有食品行业、电机电子行业、机械行业和连锁加盟行业4个工委会。

  现任上海市台协会长叶惠德坦承,台商在大陆的成功,尤其能在上海真正站住脚,除了大陆改革开放和台商的实力、智力、毅力外,像市台协这样发挥团队作用维护台商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合法民间组织不可或缺。

  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谢力军告诉本报记者,市台商协会的主要工作包括:维护台商合法权益、为台资企业排忧解难的工作、为会员和会员企业在经营活动和生活领域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需求提供无偿或价格优惠、质量上乘的服务。

  上海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杨建荣曾坦言,市台协10年来以在沪台资企业为主体,以台商为主角,以促进企业发展、繁荣上海经济为宗旨,坚持“会员是根,服务为本”,凭借协会独特的功效,推动着上海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27B1)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