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日本应对日美纺织纤维贸易摩擦的启示(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 15:11 商务部网站

  三、东丽集团积极应对,经验值得借鉴

  以东丽集团为代表的一部分企业通过各种措施依然保持了世界一流纺织化纤企业竞争力,而另外一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则持续恶化,甚至个别企业如钟纺集团则连续爆发经营危机,濒临破产。作为世界一流纺织纤维企业的东丽集团,其如何应对贸易摩擦,如何应对汇率升值,如何在劳动力密集的这一领域保持竞争优势,对我国今后纺织纤维产业的发展具有一
定的启示作用。

  (一)、面对群强崛起,主动向海外转移

  1971年日美纤维贸易协定以后,日本对欧美的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同时韩国等地区纺织纤维产业开始崛起,随后东南亚、中国、印度的产量又开始不断攀升。对此,日本主要纤维企业东丽集团决策层认为,这个趋势显示了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纺织纤维产业本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因此,面对这种国际化合理分工趋势,东丽集团采取了科学的战略决策,主动将生产向日本的海外市场转移,尤其是向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中国及东南亚一带转移。上世纪70年代以后,在这些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开始时期,东丽集团就减少了直接从日本出口,以技术转移的形式,加强了海外市场的生产。目前,东丽集团在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英国、意大利、捷克、美国等地都广泛设有生产据点,品种也相对齐全,其海外战略因动手早、准备充足已基本成型。

  东丽集团海外战略的还有一个原则是,在合适的地方生产,在合适的地方销售,并以此加强该集团在全球的生产销售的有机协作。因此在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的美国发展薄膜产业,在法国发展碳纤维产业,而在拥有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东南亚一带则发展低附加值的纤维产业。这样,通过扩大在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日本的纺织化纤产品不仅可以有效地占领生产国所在的市场,而且其产品可以通过不受限制的第三国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市场。

  中国劳动力竞争优势以及广大的市场也使得东丽集团一直比较重视中国市场。1973年即向上海石化出口涤纶纤维用原料及聚合大型成套设备。1992年以后在中国陕西、江苏南通、上海以及广东中山市等地成立合资生产企业。目前,在中国设备投资额达到700亿日元,员工人数3200人。

  (二)、重视高附加值产品研究,加强高端产品出口

  面对日美贸易冲突时,日本迫于美国的压力,不得不“主动”减少出口量。但为了弥补由于出口总量减少造成的损失,日本东丽集团着力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加强高端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向科技要效益要市场,靠科技维持世界一流纤维企业的竞争力。

  日本东丽集团董事齐藤典彦介绍说,公司以前曾在世界领先开发了超极细纤维、碳纤维等独创性很高的特有技术,2003年又成立了“尖端科技融合研究所”,今后仍将致力于领先科技的研发与运用。他说,纤维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几乎在所有的领域,纤维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至今东丽公司依然把纤维事业当成公司发展的重要的基石,只是更加着力发展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比如说,在汽车领域,汽车的气囊、安全带等都是纤维作成的。

  东丽集团有关资料显示,从60年代开始东丽集团合成纤维技术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在有机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纤维工学等公司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生物技术、IT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多领域内的融合技术,制造出关爱生活的各种纤维高端产品,如高吸排湿性尼龙纤维、非甲醛水系抗菌加工面料、防水透湿加工素材等等。

  针对高附加值产品健康环保的特点,东丽集团还提出要“从保护环境到改善环境”,利用科技开展经常性节能,促进再生利用,削减产业废弃物。比如,东丽集团从消费者手中回收使用过的涤纶100%和涤纶混纺制品,经过再次加工制成纽扣、拉链、衣架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吸引中国市场的优秀人才进行创新科技,2002年该公司在中国南通设立了东丽纤维研究所,既接受东丽总部的委托研究,同时又对中国生产业务进行技术支持。

  (信息来源:纺织服装频道子站)

  文章类型: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