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网络教育,相伴一生的充电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 04:09 大连晚报

  网络教育,相伴一生的充电器——访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助理、大连东软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翟吉方本报记者王婷 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惬意地学习,这是记者学生时代曾在英语阅读文中读到和外国影片中看到的情景。而今,这种学习方式离我们已不再遥远,真实出现在我们身边。近年来,网络教育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在中国扎根、发芽、生长,它的影响力在逐年扩大。网络教育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炎炎夏日中,记者采访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助理、大连东软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翟吉方,从他那
里感知了目前网络教育的热度。◎网络学习成为一种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网络教育已成为提升我国国民知识水平、补充经验、转换知识结构的重要依托。翟吉方认为,我国的网络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会通过网络学习。网络学习已成为一种趋势,散发着不可抵挡的魅力。

  国家政策的扶持也使这种趋势成为可能。我国对网络教育的发展定位从最初的五个任务:开展学历教育、开展非学历教育、探索网络教学模式、探索网络教学工作的管理机制、网上资源建设,到后来《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网络教育发展的肯定和政策保证。

  “就像手机需要配备充电器一样,知识周期越来越短,人们一生中也需要及时补充新知识、技术、信息。网络教育就是终生教育的组织者和充电器。”翟吉方表示,除了用网络教育的形式开展学历教育外,还应当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用它来为我国众多的在职人员更新知识和增强技能提供服务。这样,既能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也与国家倡导的“终生学习”理念相吻合。◎网络教育已得到广泛认可

  1998年,我国只有4所试点院校设立了网络教育学院,今天,有67所重点大学设立了网络教育学院,截至2002年底,接受网络教育的学员达到了130多万人。网络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最初的摸索期,目前正在朝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网络教育也经历了人们的怀疑到认可。

  过去,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坐在课堂里面对面听老师讲课,而对于网络教育,很多人还不了解,有的家长甚至存有偏见,认为孩子参加网络教育将来找不到好工作。但是现实中,在一些观念新、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经济发达的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网络教育以灵活、便捷的优势而深受渴望充电但工作忙碌的人们的认可。很多人通过网络学习,得到了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找到了好工作,有的还考上了研究生。

  翟吉方说:“因为有了网络,学习可以如影随形。即使到了喜玛拉雅山,依然可以打开装有无线通讯装置的笔记本电脑畅游网海,接受网络教育。”

  近年来,接受网络学历、非学历教育的人明显增多。翟吉方介绍,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成立5年以来,已经有16000多名学生在此接受了学历教育。针对非学历教育开设的东软在线大学也极受欢迎,在此参加IT技术类、管理类、语言类学习的学员逐年增多。目前,大连有2万多名公务员正在东软在线大学学习,东软集团也有2400名员工在进行网络学习。◎网络教育更加强调技能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注重学员技能的培养。翟吉方强调,技能是升值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不断地与世界先进的网络教学模式接轨。

  过去,网络教学多采用非交互界面,就是把老师讲课的过程用多媒体设备录制下来搬到网上即可,现在这种形式已经落伍,逐步被以学生为主的交互界面代替。交互界面更有利于网络教学的发展。为了推动交互式教学的发展,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知名公司购进了先进的交互式在线学习课程,另外,还依托东软集团强大的产学研优势,由既具有实战经验又有教学经验的团队用集体智慧开发交互式课件。

  教授的内容必须与产业紧密结合,才能使学员成为技能型人才,受到企业青睐。为此,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学员确立了双语三证式的网络教育目标。翟吉方介绍,IT业面向国际市场,语言是基础,因此英语、日语、国际惯例都要让学员掌握。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成绩合格,符合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不但有东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还可以通过学习来取得东软集团的技能证书、知名国际厂商的技能证书。

  汽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将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翟吉方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用不了多久,网络教育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你想学时,会随时打开电脑,畅享网络教育。

  作者:本报记者 王婷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