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银行惜贷,央行松闸:信贷紧缩或临拐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 02:2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从今年1到6月份的情况来看,信贷紧缩非常显著,这里面既有宏观调控导致贷款下降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受资本金的约束“有人说2004年的中国经济像李逵,怎么打都打不倒;2005年的中国经济像林黛玉,风一吹就倒。如果银行继续按照这种非常没有技术含量的做法做下去,(中国经济)怎么办?”巴曙松表示

  “如果银行仅仅靠压缩信贷(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话,那对中国经济可能会是一场灾
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7月23日至24日于北京召开的“2005(中国)银行家论坛”上直指银行经营的软肋。

  巴曙松表示,从今年1到6月份的情况来看,信贷紧缩非常显著,这里面既有宏观调控导致贷款下降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受资本金的约束。为了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本能地采取了收缩贷款、转战货币市场的对策。“有人说2004年的中国经济像李逵,怎么打都打不倒;2005年的中国经济像林黛玉,风一吹就倒。如果银行继续按照这种非常没有技术含量的做法做下去,(中国经济)怎么办?”

  惜贷成风巴曙松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就在上周,两年期国债中标利率跌至1.58%,而一年期央票收益率则创下1.42%的新低。“一年期利率1.42%,这个利率怎么承受得了?”一财险公司负责人如是大叹苦经。

  这种局面并不止于债券市场。工行票据营业部公告显示,工银票据买断价格指数和回购价格指数持续回落。工行解释称,今年以来,票据市场风云突变:一方面,今年3月份央行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导致市场资金面宽松,利率走入下降通道;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审慎,贷款增长减弱,买票并持票到期意愿增强。“这种情况在今年5月份开始进入狂热状态。”工行票据营业管理部一内部人士表示。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则在近日撰文给出了详细的数字。据其估算,今年前5个月,银行从存款上所得的利润回报率从去年同期的3.4%下降为2.4%,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银行存贷比已经从2004年年初的0.77下降到今年5月份的0.71。

  来自央行的数据同样指示了这一点:今年1至5月,商业银行贷款增速一路走低,直到6月才略有回升。“但这都是短期融资,”巴曙松谈及6月份信贷增速加快颇为不以为然,“中国银行业创新动力不足,资本约束只会越来越强。”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则认为,这可能是金融改革的伴生物。“(当前)最主要的金融改革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充分展开后使得银行在贷款发放上不如以前。”

  按照惯例,商业银行上半年贷款发放一般占到全年总量的60%,而今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45万亿元,占全年人民币新增贷款目标2.5万亿元的58%。

  当然,对此银根紧缩最具“切肤之痛”的还是企业。“再这样紧缩下去,90%的房地产商将被淘汰。”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如此判断。与此相应,上海一家房地产开发50强企业的高层人士向记者透露,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中小型房地产商频频向他们抛出土地转让的“绣球”,“从初步接触,到实地考察、洽谈,忙得不得了。”

  被迫自保的企业无奈“创新”不断:贷款不行,开发商开始把目光转向基金等直接投资,争相与境外直接投资公司建立关系;还有一些企业则开始联合投资,即“一家拍地,一家造房子”;某些国内民间私人投资也开始募集,如江苏的雨润、红豆等组成了投资联盟,建立战略性的伙伴关系。

  而在此外,信托,乃至典当都成了应急之药,“上个月对企业的融资涨了好几倍,”浙江银通典当行一位经理告诉记者,“以前平均每个月只有三四家企业要求典当融资,现在一个月来谈融资的企业不下20家。”有关人士由此断言,由于典当行的综合费率(通常理解成利率)基本在月率2%以上,也就是年率25%左右,如此高的价格仍然使企业趋之若鹜,可见很多民营企业的资金链已经开始断裂。

  转机或现除了全年新增贷款指标的考量,7月19日结束的人民银行分支行长座谈会更被某些企业界人士津津乐道,认为该会议发出了一些“松动”的信号。这主要是指会议提出,“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积极发挥‘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在优化信贷结构中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及时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继续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助学等经济薄弱环节的贷款支持力度。研究支持和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等等。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或冷或热的争论此起彼伏,经济学家纷纷献策,有的认为宏观调控应适时适度退出,以免中国经济重陷通货紧缩;而另一些经济学家和学者则认为,目前宏观经济正臻佳境,宏观调控仍须保持,否则难免功亏一篑。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仍处在平稳、较快的增长时期。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不管是通胀还是通缩都是一个货币供给的问题,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货币的供给与经济的发展还是比较协调的,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所以,不好说现在有什么通缩问题,而且从趋势看,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不过关于经济可能“趋冷”的观点仍为很多经济学家所坚持,如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明确提出,今年下半年,最迟明年年初,通货紧缩不可避免。

  一个显而易见的规律是,调控政策的变化需要充分考虑提前量。“一年半以前砍下来的项目,反映在今天的投资规模就不如去年那么高,这是有一定滞后性的。银根、地根也是一样。”李稻葵表示。

  “不能排除央行有这方面考虑的可能性。”某国有商业银行高管如此表述。而他所指的考虑是指货币当局提前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增长趋缓作出安排。

  这种现象至少在某些地区已经露出了一定的苗头,如包括浙江在内的沿海几个省份经济增幅放缓已经引起决策层的警觉。作为国内经济增速最快的省份之一,浙江经济的主要支撑———工业目前陷入瓶颈。为此,浙江成为近期高层官员频繁调研之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希望通过调研,对我国经济走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并为下一步出台政策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这其中,“避免出现经济过度下滑的情况”被提到了最关键位置。

  不过上述银行高管亦表示,由于目前商业银行自主性已经大大提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政策能否通过银行部门有效地得以传导,可能会有一些疑问。”

  咨询机构安邦则从银行商业化中看到了转机,其认为,由于信贷收缩,银行业“赚钱”能力逐步减弱,也就意味着银行从现在开始,增加放贷的冲动会逐步加强。

  而结合前两年出现的投资高潮,一种较为普遍的担心是银行信贷反复冲高,会不会给未来中国经济形成新的冲击?巴曙松乐观地表示,“我不这样认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金融创新的空间和机会,也蕴藏着培育中国新兴金融机构、培育真正的金融创新动力的机会。”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7月26日 第五版)

  作者:本报记者 卫容之 发自上海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