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来,对人民币升值的猜疑与争论几乎快要耗尽市场的耐性,这无疑像荒诞剧《等待戈多》所展示的那一幕。直到周三中午,还有一位华尔街投行的中国经济学家夹杂着信心和失落地表示,“目前是汇率调整的黄金时期……时间窗口还有几个月吧。”——他已经两次预测过人民币升值时间了;当然,结果可想而知,更何况这一次。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和2004年10月28日的加息类似,姗姗来迟,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
之中,而且更显突然;市场中人事先无从知晓,也不枉此前“汇率调整是国家核心机密”的官方表态。
从官方公告来看,从今日起人民币对外币汇率当日收盘价将在次日成为中间价,这给汇率的进一步渐进调整(爬行)留下了空间;尽管在未言明时间的“现阶段”,美元/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仍不超过千分之三,但中心汇率(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目标汇率)并不会公布;最重要的是,人民币开始盯住不明构成的一篮子货币,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机制终于回归到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有管理浮动”。
“这实际上是BBC(band,basket,crawling;浮动区间+篮子货币+爬行盯住),浮动区间、货币篮子、爬行方式都未加说明,下一步行动视市场反应与经济走势而定,可升可贬。”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这样评论。两个月前,他曾表示人民币若升值,幅度不应超过3%。
对美元2.1%的升值幅度够了吗?没人知道——只有市场知道。目前这种试探性、低透明的安排已经给中国货币当局留下了相当的缓冲余地与空间。汇率机制的灵活性远比汇率水平重要:短期升值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一轮热钱来去和亚洲货币多头聚集之后,在中国经济减缓成定局之后,在中国长期通胀压力之下,谁知道人民币以后是升是贬呢?其他亚洲央行又将如何行动?外汇储备结构如何调整?美元资产又将如何波动?
戈多来了之后的问题,只能先由市场回答。庆幸的是,中国当局终于“出其不意”地,同时也是“渐进”地给了市场发言的空间:无论如何,戈多终于来了。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文榕 (信息来源:驻纽约总领馆经商室子站)
文章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