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教育改革思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08:44 中国经济时报

  经济学界普遍认同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关于产业结构变动的75%-80%发生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美元~1000美元的发展区间,其间最重要的积累过程和资源配置过程都将发生显著而深刻的变化这一观点。由此看来,我国处在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机遇期。大力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利用好这一历史机遇期的关键所在。当前,从教育学意义上思考我国如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认为要特别注重以下改革思路:

  一、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公共预算支出体制,免费实施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由于农业表现出不断上升的生产率和持续下降的边际需求,工业表现出不断上升的相对很高的生产率和相对静止的或增长缓慢的相对需求,服务业表现出相对缓慢提高的生产率和相对很高的边际需求,各产业间的工资收入会出现差异,因此,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这一产业结构演变趋势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原理。它告诉我们,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客观上要求推动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要求缩小城乡经济和教育之间的差距。

  制约我国农村现成的和潜在的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教育性要素供给瓶颈,是在现行的县级负责农村义务教育公共预算支出体制条件下形成的农村劳动力普遍缺少教育含量。在该体制下,经济越落后的县,财政支付能力越低,义务教育经费依赖学生家庭支付的状况就越严重,实施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就越落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优化就越困难,学生升学和就业的机会就越小,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难度就越大,脱贫致富的智力基础就越薄弱,经济就越趋向落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加剧城乡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农村现成的和潜在的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教育性要素供给瓶颈制约。

  必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要求充分保障农村每一个儿童、少年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断增进教育公平。因此,从加快推动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改革农村现行的义务教育公共预算支出体制,实行三级政府负责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共预算支出体制,以便举全国之力,统筹兼顾,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来源上的稳定、畅通,支出上的足额、到位,大力免费普及和优化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断缩小城乡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质量之间的差距,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含量,才能逐步解除农村现成的和潜在的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教育性要素供给瓶颈制约。

  三级政府负责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应依据国税和地税的构成比例来制定,并应以全国生均义务教育平均成本为基数。假定三级政府负责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为中央20%,省级30%,县级50%,2004年全国生均义务教育平均成本为N,2004年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0,000元,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于10,000元的县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标县,那么,2005年,中央和省级政府下发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标县的义务教育公共预算支出分别为就应该是年生均0.2N和0.3N;2005年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每低于或每高于全国人均国民生产值100元的县,中央和省级政府下发给县的义务教育公共预算支出分别就应该提高或降低年生均0.01N。例如,2004年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9,900元、9,800元、9,700元或10,100元、10,200元、10,300元的县,2005年中央和省级政府下发给这些县的义务教育公共预算支出分别就应该是年生均0.21N和0.31N、0.22N和0.32N、0.23N和0.33N或0.19N和0.29N、0.18N和0.28N、0.17N和0.27N。

  二、改革城市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开发城市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拓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

  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是无止境的,产业结构就没有打不破的产业界面,而拓宽产业界面是有效拓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空间的重要途经。在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同时,城市现有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潜在劳动力的生产,就应该积极面向第二、三产业界面拓宽出来的新型子产业。为此,城市要利用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势,围绕开发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来改革城市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城市居民居住集中、交通方便,中、小学布局密集,在一个辖区内的适龄儿童上中、小学,通常有几个中、小学可供选择。可以考虑通过构建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择校机制和流动机制,义务教育资源的自我开发、自我调节、自我积累和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来调动社会参与中、小学办学的积极性,调动城市中、小学办学积极性和中、小学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开发城市优质义务教育资源。

  可以考虑向城市适龄儿童发放“免费义务教育财政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持券择校,持券流动,从而为中、小学办学注入动力和活力,为中、小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择校自由和流动自由,实现义务教育免费与义务教育办学竞争的有机统一。与此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课外服务收费标准,规范中、小学优质课外服务收费行为,鼓励中、小学开设音乐、美术、电脑、歌舞、体育、家政、戏剧、外语、寄宿等课外特色班,积极开发中、小学优质课外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课外教育质量。这既可以从体制上根除城市中、小学“乱收费”,又可以不断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享受各种优质义务教育服务的需求,让更多的学生成长为新型工业、新型服务业的后备劳动力,从而成为拓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空间的重要力量。

  三、改革和完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健康发展,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动力源于科技进步。任何科技进步的过程都是科技创新的意识、精神、能力的交融共振及其与科技创新条件的有机结合的过程,而科技创新意识的增强,科技创新精神的张扬,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既取决于那些具有有效激励科技创新功能的经济运行机制,又取决于那些具有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功能的教育运行机制。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具有调节高中阶段教育运行,推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功能。通过改革和完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来引导高中阶段各级各类学校走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这将有助于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

  因此,要继续坚持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在遴选高等学校优质新生过程中的作用。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的限制,我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难以普及高等教育,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还得由高考成绩和高校学费来共同调节。取消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既不利于高等学校遴选优质新生,又不利于高中阶段各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从而给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坚持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与职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成人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制度并举,既有利于高等教育与高中阶段两类教育的衔接,又有利于促进近几年来不景气的职业技术类中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普通和职业高等学校招生,应该依据各自参加考试的人数占考试总人数的比例,来制定体现“公平竞争,兼顾地区差别”的原则的录取计划,做到考试有别,划线有别,分批录取,统一实施。成人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应该在普通和职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一定分数线内录取。由于高等学校招生不受年龄的限制,所以高等学校自学考试应该逐步并入成人高等教育。

  要正确区分中央与地方承担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命题的责任。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英语考试所考查的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其命题和阅卷的标准化、电脑化程度较高,而目前高等学校招生英语考试是由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自行命题的,这与高等学校四、六级英语考试和硕士研究生招生英语考试由全国统一命题的作法相脱节,极容易造成这些全国统一英语考试命题在指导思想及其把握上的混乱和考试的低效率,因此,高等学校招生英语考试应该由教育部统一命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语文、数学、综合考试所考查的则主要是(且宜于考查)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智力水平、发展潜力和创新素质,其命题和阅卷的标准化、电脑化程度较低,应该由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自行命题。职业高等学校面向招收职业技术类高中毕业生的语文、数学、综合考试试题,应该与职业技术类高中的教育内容相衔接,并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试题。这有利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中的杠杆作用。

  要从有利于增进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要求出发,进一步优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命题的内容和形式。近年来,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不时出现了考查学生想象力的命题。例如,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湖北卷)就有一道漫画题,要求考生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并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不能以“无题”为题)。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遗憾的是,在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中,像这类考查学生想象力的命题数量和分值分别占命题总数量和总分值的比例仍然偏小,那些考查学生记忆力的命题数量和分值分别占命题总数量和总分值的比例仍然偏大,命题的形式也略显刻板,知识性试题偏多。必须指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命题只有增加那些可以考查学生创意、想象力的命题的数量和分值,才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更多具有创新潜力的新生,从而把各级各类学校引导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上来。

  四、改革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

  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仅表现为产业界面的拓宽,形态的更新,而且还表现为各产业之间融合的深化,投入、产出比例和产业内部结构的有序变动,所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注重培养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就可以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入活跃的要素和内生变量,从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当前,高等学校要特别注意培养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高新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师、高级设计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营养师等各类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为此,高等学校应该主动面向劳动力市场,认真调研劳动力市场现状,科学预测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层次结构,不断促进人才结构的优化。这就要求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逐步扩大招收在职人员的规模,实行全日制、午夜制、假日制、假期制并举,让不同时段都有学生上课、学习,以便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等教育需求;同时要适应培养创新型、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淡化专业界限,优化课程设置,细化教学内容,增设选修课程,注重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综合平衡,营造宽松的治学环境,还教师以更多学术自由,还学生以更多学习自由;高等学校要构建有效的成才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尽其所能。这样就能不断促进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使其主动适应积累过程和资源配置过程所发生的显著而深刻的变化。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