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热点年中述评(二)见习记者 孙汝祥
“今年上半年财政政策已经进入一个正常的运行区间,上半年的一些改革、政策都是以前政策的延续。”几位财政专家向记者表达着相似的看法。但专家们指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进行,“三奖一补”政策的实施,都是值得关注的热点。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好政府财政的基础设施
2月25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关于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模拟试点的通知》,初步拟定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并决定于2005年选择天津、河北等五个地区和中纪委、科技部等六个中央部门进行模拟试点。
3月5日,财政部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关于2004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预算草案报告》中称,新体系具体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收入分类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支出功能分类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经济分类反映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尚希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称为“财政的一个基础性工程”,他认为,公共财政收支如果没有充分的信息就无法判断财政运行的状况,更无法分析财政运行的效率。政府收支分类是政府财政的一项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公共财政的推进也有重要的意义。
刘尚希认为,虽然这项改革的牵涉面非常广,工作量非常大,但改革的前景应当是没问题的,因为各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都已经取得了共识,都认为必须要改。据刘尚希介绍,新分类体系今年开始试编,明年将正式按新收支分类编制2007年的预算,到2007年将全面推开。
“三奖一补”:变“输血”为“造血”
3月5日,财政部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关于2004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预算草案报告》中提出,从2005年起,按照“以奖代补”的思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安排150亿元对地方实施“三奖一补”政策。即对财政困难县乡政府增加县乡税收收入,以及省市级政府增加对财政困难县财力性转移支付(包括动用中央财政对省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在内)给予奖励;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对产粮大县给予奖励,确保粮食安全,调动产粮大县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对以前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补助,体现公平和避免“鞭打快牛”。
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朝才表示:“‘三奖一补’挺好的,以前是有困难给补助,现在财政改变思路,变为做得好的给奖励。虽然钱还是给了基层,但建立了一个激励大家去好好理财的机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志华认为,与往年相比变化较大的是中央财政拿出150亿搞“三奖一补”是直接拿钱给县乡财政,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通过省里,市里,然后后才到县里。傅志华表示,通过“三奖一补”的形式,一方面确实能解决部分县乡财政困难的部分问题,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央财政的一种姿态,表明了中央财政以后的政策方向。同时,“三奖一补”更多的采取了一种激励的机制。以前是谁困难给谁钱,现在是谁做得好,给谁钱。傅志华预测,“三奖一补”的力度以后还会加大,措施还会增强。
相对于以上两位的乐观,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德勇除了肯定它的积极意义外还有一个担忧:“这有可能造成财政困难的地方因为得不到奖励而变得更困难,特别是那些处于临界点上、刚刚解困的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