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和突出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08:44 中国经济时报

  编者按:国家统计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4%,较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出口总额增长32.7%,减慢3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4%,减慢28.6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396亿美元。这样一组指标,说明了什么?对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学界分歧较大,有人认为是高增长,低通缩,也有人认为通缩趋势已经显现,还有观点认为经济过热的苗头依然存在。如何分析和判断上半年
的经济走势?对下半年会有怎样的预测结果?为此,本报社评理论部特组织系列文章,讨论以上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谢伏瞻 刘世锦

  执笔人:谢伏瞻 卢中原

  张立群 王 召

  韩 俊 李建伟

  报告吸收了中心集体讨论的意见

  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高位运行、稳中趋降的基本态势,投资增长相对稳定,消费需求比较旺盛,净出口快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降低,就业增加,经济走势正朝着党中央、国务院年初确定的调控方向发展。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进口增速不高,贸易顺差较大,贸易摩擦增多;信贷增速下降,融资渠道不畅;房地产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粮食价格走低,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速不会反弹走高如果调控得当,增速急剧下行的可能性也不太大,但要密切关注动态,把握调控重点和调控力度,防止经济出现惯性下滑。

  一、经济高位运行,呈稳中趋降的基本态势

  当前,投资增长仍有较大潜力。原材料供给紧张的结构性矛盾正在缓和,市场价格走低,过热行业受到的市场需求约束不断增强,重化工业投资增速将降低,此外,今年外商投资增长可能减缓,这些因素对投资增幅会产生一定影响,投资总规模和增速出现反弹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同时,投资增长短期也不会大幅度下滑。理由是:第一,房地产投资、城市建设投资的在建规模不小,潜在需求还有很大空间。第二,民营经济、外资经济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主动进行更新改造的意愿较强,设备更新投资仍有较大潜力。第三,能源、运输、社会公共事业供给能力仍然短缺,政府投资的支持力度较大,社会资本准入限制也在放宽,投资需求仍会保持较快增长。

  在以上几方面因素支持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运用季度计量经济模型预测,今年投资增长率为26%。综合模型难以包括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我们估计投资增长率仍会保持在20%。

  消费增长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去年以来,消费增幅稳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由去年6月份的9.4%提高到今年5月份的12.1%。主要是由于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去年农民收入增幅有较大提高;市场物价稳中趋降,供给丰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改革的推进,居民的消费预期不断改善。长期消费和投资渐趋理性,即期消费支出会有所增加。因此,居民消费增长将会保持在较高水平。模型预测显示,全年消费名义增长率为13%,剔除价格因素,预计消费实际增幅在12%左右。

  外贸出口将高位趋稳,贸易顺差明显扩大。根据国际组织的预测,2005年美日欧经济将保持稳步复苏的趋势,虽然存在石油价格高位徘徊、美元汇率波动和贸易摩擦增加等不确定性因素,但国际市场需求继续平稳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外部环境仍然有利于我国的贸易增长。在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不进行重大调整、人民币升值预期继续存在的背景下,下半年的贸易形势将可能大体延续上半年的走势。第一,出口增长高位趋稳。今年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以后,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空前激烈,对我国出口增长开始形成明显约束。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配额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影响面不大,当前与欧、美的贸易谈判,在形成新的出口数量限制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国内出口数量的合理分配,提高产品出口效益。因此,未来出口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模型预测和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出口增长率为22%左右。进口由于上年基数“前高后低”的原因,下半年增长速度可能缓慢提高,全年进口增长率预计在15-20%之间。连续两年的进口增速高于出口的格局将改变,全年贸易顺差预计将达400-600亿美元,比上年净增80-280亿美元。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加大。

  综合对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项需求的分析,这轮经济增长动力仍然较为强劲,同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因素已经出现。一是进口增幅下降,净出口和贸易顺差相应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需求的减弱;二是人民币信贷增幅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将对下半年经济走势产生后续影响;三是工业增长景气稳中趋降,景气回落的行业范围扩大,钢铁、建材、化工、机械加工等行业的增幅回落相当明显;四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凸显,工业企业库存增加,效益增幅下滑,企业投资意愿趋于平缓。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我们预计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会较高,但增幅将有所回落。模型预测,全年GDP增长率为9.2%;考虑政策调整和其它不确定因素,预计全年GDP增长率可以达到9%左右。调控的关键可能不在今年的增速高低,而在增长趋势对明年的延续。

  二、下半年宏观调控中要特别重视的几个问题

  为了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尽可能延长经济的稳定增长期,必须抓紧解决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和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问题。适当调整信贷政策,做好汇率改革的各项工作,把握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节奏和力度,防止粮食价格走低和农民减收,加快推进各项关键领域改革。

  (一)调整信贷政策,加快金融改革

  今年以来,人民币信贷增幅连续5个月回落,由去年12月的14.5%下降到今年5月的12.4%。人民币信贷增长明显过缓,延续下去可能造成信贷的过度紧缩,抑制经济增长。

  信贷增幅下滑,主要原因有二:其一,银行放款受到风险控制的约束。各类商业银行改革同时推进,内部风险控制明显加强,加之银行机构重组造成人心浮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惜贷”行为。其二,企业借贷需求受到经营状况的约束。随着对过热投资需求的控制和基础产品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大,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产品价格涨幅回落,并致使相关企业的效益明显下滑。受市场看跌的影响,相关企业的贷款需求随之减少。

  为避免信贷紧缩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

  一是继续降低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直至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将其降为零。二是在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既要强调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不良资产比率,也要强调提高经营绩效,鼓励银行积极拓展贷款业务。三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地方银行和民营银行。加快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在加强监管和保持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四是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改革企业债发行审批制度,简化程序,并逐步扩大债券利率浮动上限,直至完全放开。

  (二)把握有利时机,推进汇率制度改革

  在全面对外开放和外汇储备较快增长的形势下,推进汇率制度改革,理顺外汇供求的调节机制势在必行。但在国际对我国汇率调整的政治压力较大、“热钱”投机炒作的风险较大的情况下,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主动、可控、渐进的原则。目前要加快作好以下准备工作。第一,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革,使其能够适应灵活的汇率制度。第二,完善外汇市场,发展必要的外汇市场避险工具,并使金融机构和企业适应市场。第三,减少不必要的外汇管制,使市场在较大范围反映外汇供求变动。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既要防止热钱投机;也要考虑宏观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防止紧缩性因素的迭加效应。

  (三)把握调控节奏与力度,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房地产业是这轮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而且对经济发展具有长远的支撑作用。如果房地产投资过度扩张,价格猛涨,宏观经济将面临过热风险;相反,如果房地产投资大幅萎缩,价格暴跌,宏观经济就会出现衰退可能。因此,无论是稳定当前经济增长,还是支持中长期经济发展,都要在保持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上多着笔墨。

  第一,在抑制投机性需求前提下,保护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房地产调控措施出台以后,投机性需求受到明显抑制,房价涨幅有所回落,调控政策正在逐步显效。建议在继续控制大规模投机炒作的同时,鼓励居民买房的合理需求,消除购房者持币待购心理,避免住房需求和房价出现大幅下跌,不断拓宽房地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第二,保持房地产投资的稳定增长。去年以来,商品房竣工面积下降、房地产业投资增幅回落,对住房供给造成一定影响,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能影响到未来房地产供求关系和价格稳定。根据房地产建设周期较长、对土地和资金依赖程度很高的行业特点,可考虑在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加强信贷资金调控的基础上,适度调整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增加土地和资金供给,为房地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继续探索适合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制度。短期内,可加强对经济适用房的户型管理和购房资格审查,使经济适用房真正面对中低收入群体。长期看,政府可考虑逐步取消经济适用房,将支持重点转向增加廉租房的建设。

  (四)密切关注粮食价格走势

  据农业部、国家粮食局估计,今年粮食总产将与去年持平或者略高,当年生产与需求仍然存在缺口,但由于库存充足,足以保障粮食供求平衡。在这一形势下,要特别防止粮价下跌。

  今年粮价走势受以下因素影响:第一,政策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刺激作用减弱;第二,新的粮食流通体制尚在发育之中;第三,主产区农户存粮过多可能引发粮价下跌;第四,国际粮食供给充足,价格下降,将影响到国内粮食价格的稳定。综合以上因素,今年粮价持续走低的可能性很大。为此,应当落实好对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粮食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时,要保证指定的粮食经营企业按照最低收购价格敞开收购。此外,可扩大玉米出口,同时控制好小麦进口的数量和节奏,防止由于进口调控失当,超量进口打压国内粮价。要控制国有粮库替换陈化粮的时机和节奏,避免对粮食市场的冲击。

  另外,要采取措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比如,建立对农民使用化肥的直接补贴制度,改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保护其各项合法权益等等。

  (五)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构造经济稳定增长的体制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稳定增长平台,经济自主增长能力逐步增强,宏观经济基本面较好,为加快各项关键性改革提供了宽松的经济环境。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经济结构剧烈变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经济体制缺陷的综合作用,干扰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特别应当强调,机制性和体制性缺陷是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更为根本的原因,突出表现在:投资、财税、金融、土地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等关键性改革不到位,宏观调控体系和手段组合不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挑战。因此,一方面需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层次的短期问题,及时采取相应调节措施熨平经济短期波动;另一方面,更需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大关键领域的改革攻坚力度,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克服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使这一轮稳定增长期尽可能延长。

  1.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当前可考虑:一是以落实投资体制改革方案为契机,深入清理不合时宜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制度和政府投资范围,促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二是抓紧研究、制定企业所得税并轨方案和增值税转型的改革方案。三是加快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扩大经营性土地的市场化配置范围,更多地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2.深入改革垄断行业的经营体制和定价机制。垄断行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是根据行业特点,引入社会资本和适度竞争,对难以市场化的自然垄断业务应当加强监管,促使垄断行业降低成本,增加供给,改善服务质量,而不能主要依靠提高收费来弥补成本。矿产、水等资源价格改革应当与资源税的改革协调推进,运输、电力和城市公用事业的定价机制也应当与市场化改革进程相协调,以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

  3.改进宏观调控方式,增强政策工具的灵活性。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政策工具的组合中,应当加大信贷、利率、汇率、税率等经济杠杆的作用分量,形成经济杠杆上下浮动、双向调节的机制,扩大政策工具的弹性和回旋余地。促进结构调整的政策工具组合也应注重运用间接调控工具,包括运用规划引导、行业准入和信息服务等政策工具,由过分依赖对具体项目的经济性审批转向注重维护公共利益的社会性规制。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