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朔:读书就像谈恋爱
【本报讯】(深圳商报特派记者张贺敏香港报道)台湾学者南方朔留着爱因斯坦式样的白头发,当然不像爱因斯坦那么凌乱。他本来是生物化学博士,后来转行做了记者,又成了知名藏书家、文化批评家。7月21日下午,南方朔与香港读者近距离接触,作了名为《阅读的一种反面思考》的讲座,大肆“鼓吹”阅读的重要,跟读者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
读书让心灵变柔软
20世纪末至今,世界传媒、出版业都出现了萎缩,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少。1960年美国有81%的成年人每天看报,现在已不足50%。书籍的情况更糟,前几年日本出过一本书,叫《出版大崩溃》。就像美国文化部门所做的一个报告的标题“ReadingatRisk”,现在的阅读正面临危机。当然,不读书也可以生活,没准还过得很快活。但从长远来看,爱读书的人发展机会也更多。阅读像一条金链,穿过岁月的长河,串起国家、民族的集体记忆,也为现代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就像一位西方学者说的:阅读是观念的起源,是一切改变的动力。南方朔本人酷爱读书,还帮100多本书的作者写过序言。他认为多读文学作品可以让人的心变得柔软、细腻。他还曾“怂恿”学生说:“你们多读点小说、诗歌,谈恋爱都容易成功。”
漫画、网络取代不了书
现在很多青少年对书籍不感兴趣,只喜欢漫画、动画等。南方朔自己也喜欢看漫画,但他认为漫画永远不能取代书籍。因为书籍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核心思维和智慧,漫画的负载力远没有这么强。如果一个人只热衷于漫画,信息量肯定不够,辨别事物、分析复杂情况的能力都会比较差。还有相当多的网民认为网络会取代传媒、出版业,南方朔也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网络更民主,能让大家自由发表意见,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有一次他跟几位教授朋友吃饭,他们说回去后要一起上网去“打架”。原来,有人在网上跟别人辩论,朋友也帮着去“围殴”,其实没什么意思。现在网络小说很热,非常口语化,但是南方朔认为其中很多缺乏内涵。跟传统阅读相比,这些只能造成瞬间的亢奋,缺少那种可以沉淀下来慢慢思考的东西。当然,网络文学还是个新事物,还在成长,值得关注和讨论。
要读就读“似懂非懂”的书
有一位小读者问如何把书上的文字变成自己活的智慧,南方朔说:“不要读那些很快就读完的书,因为这些东西你都知道了。也不要读那些读不懂的书,这就像谈恋爱一样,不来电就不要勉强,勉强读了也没收获。”他自己也是摸索了很多年才得出这样的经验。上大学的时候,他和同学们专读那些读不懂的书。当时流行存在主义,男生们几乎人手一册,还要插在裤袋里露出一截给女同学看,显示自己有文化,其实哪里看得懂。明明不懂还不承认,《存在主义导论》之类比较浅的书还是偷偷摸摸读的,当着别人都读那些最艰深的,还比赛谁读的书多,现在想来很可笑,全都是虚荣心在作怪。要读就读那些似懂非懂的书,既有兴趣读下去,也有一定的基础,还能让自己不断有新的收获。不断地似懂非懂下去,积累一段时间,自然就豁然开朗了。
苏童:写小说并不孤独
【本报讯】(深圳商报特派记者张贺敏香港报道)7月22日下午,作家苏童在香港会展中心作讲座,题为《作家的生存和文学的生存》。他首先回顾了自己从小到大的创作经历,上世纪80年代,有人说随便从楼上扔下来一个小石子就能砸中一个诗人。苏童说自己也做了两年不成功的诗人,然后就开始寻找别的方向,写小说。当时投稿几乎没什么成本,写了稿子寄出去,邮资都可以让对方付,自己不用出钱。当时看别人的小说总觉得不太好,不如自己的,可他的小说也一再被退稿。苏童脸皮薄,退稿信收多了,让同学看着不好意思,就主动提出来要管信箱。再收到退稿信往书包里一塞,别人就不知道了。1983年他开始写第一篇小说,中间不知被退稿多少次,沮丧的时候,他就拿出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翻一翻,鼓励一下自己。不过,到1987年以后发稿就很顺利了,他也成了“少年得志”的作家。
说起为什么要写作,苏童说:“我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总是苍白的,总嫌心灵不够开阔。生活中我觉得自己很平庸,但在写作中我感觉自己很强大。人可以通过写作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我迷恋的就是这种扩充自我的方式。”写小说经常能给他带来意外的惊喜,他说:“写小说的过程可能是孤独的,但结果一定不孤独。就像你在空荡荡的山谷里喊一声,四面八方都有回音。”
苏童还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一群作家在一起座谈,有位作家说:“写作就是我的生命!”另一位作家却说:“那如果明天要地震了,你还写不写作?”虽然这个问题有点刻薄,但也引起了苏童的思考。在此之前,他也一直相信写作是自己的生命,但这个问题却逼着他重新进行反思。他说:“我希望通过写作来完善自己的生命,但假如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写了,我也可以过下去,寻找别的生活方式。比如在酒吧里为别人倒酒,当一个徒步旅行者,这都是我喜欢的。”
现在很多年轻作家经常会很困惑,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苏童认为这是因为对生活的观察有所遗漏。不用担心自己脱离生活,也不用非跑到农村、工厂去体验生活,你生活在城市里,城市就像一个大海,你完全可以写自己感同身受的东西。只要注意观察生活,让它跟自己的文字发生化学反应,就自然能写出东西来。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