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杏色玻璃
家庭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回想你的19岁,是不是所有的场景,都是在图书馆里为高考而拼命看书,为模拟考试的成绩紧张得茶饭不思?隔壁班那个男孩的眼神,也许一边触动着你,却一边假装视而不见。因为,什么是你那时候该做的事情,你很明白,也很顺从。
命运似乎无以言喻地掌握在上一辈手中,抗争被看成无知和天大的笑话。也是的,父母要求你做的,一定也是社会要求你做的,如果你违背,以后长长的生命路程,就再没有把握。就凭你的力量,敢去为所欲为吗?除却你的父母,谁敢为你的未来负责?你可以不依赖吗?至于你的思想,愿望,还是留待“成才”之后(实际上是成为父母希望之材)吧!是不是,这就是成长的残酷?《青红》里,就有这么一股残酷的味道。这味道,夹杂着青春一起,一边渗透着,一边在他们的生命里消融。其实青红并不想抗争什么,她已经那么乖,那么顺从,她只是想在那块陪伴她慢慢长大的氛围里,自自然然地生活和恋爱。可能以后在她的概念里是模糊的,因为她还只是在成长中,她没有曾经沧海的怨恨和感伤。然而,她的家庭,她的背景,她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社会,不允许她这么简单下去。“这个世界这么大,哪里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小珍流着泪,站在小小的山坡上,准备和她的男孩私奔。可是最终又可以怎样?她依然回到这里,依然考大学,依然和父母一起,憧憬着回到城市的美好生活。家庭就像一个巨大的手掌,心再远,也远不过精神上的,骨子里的折磨。青红可以抗议的范围,也就在小珍家,她自己家门前的那条街,以及从学校回家的石板路上。
违背果然带来痛苦,好像只要反抗,父母的预言就会不出所料地发生。又一次说明了,家庭和社会的魔力才是无边的。即使用泪和血作为代价,也不可以改变什么,因为,为青春留下残酷印记的,是你根本无从抗拒的力量。
也许更多的人选择了顺从,而我却欣赏那种反抗,即使,它是悲剧性的。可以说,这是自我意识的呈现吧?王小帅说,“在那个时候,人的自我意识和时代环境的冲突,以及人的求生意志是非常戏剧化的:朦胧的自我意识已经产生,却不能掌控自己,大的环境是不确定的,自己也是不确定的。”
在回城的吉普车上,青红面无表情地听着她的情人被处死的声音。也许几个月以后,这一处暗伤表面上悄悄愈合,而在她心灵的最深处,会留下永远无法痊愈的创痛。正如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一次思想甚至行为上的出轨,而最终,也还是回到别人早已为你指定的那条道路上,尽管不情愿。
被压抑的人性,何尝只在那个时代才有?而每一个人的青春,又何尝都是确定的?因为这部电影,我悼念了一次,我的快将被遗忘的19岁。痛苦的是,这个花样的年龄,原来被埋没在分数和题目的海洋,并无一点记忆的精彩。我们那时候履行的,到底是谁的使命?在父母焦虑的眼神中,最热烈的青春,竟变得如此暗淡。
(晓健/编制)
(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