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杉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终于“出其不意”地改革了。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宣布,自当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央行同时称,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央行对人民币升值的理由解释是,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中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人民币汇率新的形成机制与此前学界猜测的有些不同。人民币并没有采用完全钉住一揽子货币的做法,而是采用参考货币篮子内各种货币的汇率相对变化情况,并根据市场供求来决定人民币汇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投机资金对汇率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期,使央行在决定人民币汇率时发挥更多的调控作用,进而防止汇率波动过于频繁和幅度过大。
在这种汇率形成机制下,央行可以市场均衡汇率为中心,随时调整各种币
值的权重,让人民币的均衡汇率保持比较小的变动,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在我看来,人民币在此时发生变化,一方面是目前改革的环境比上半年相对较好。另一方面也是防止热钱继续流入,给人民币带来更多的压力。
俗话说,兵贵神速。央行的“出其不意”,使得长痛变成了短痛。人民币与其承受越来越多的政治压力和投机压力,不如在外界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尽快发生变化。事实上,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近来相当强烈,热钱的持续流入给央行基础货币发行不断施压。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果断升值,使得压力尽释。虽然人民币错过了最佳升值时机,但目前的变化也算是“次优”选择了。
也许在汇率形成机制发生变化后,市场接下来的一个悬念就是,人民币是否还会继续升值?
我以为,答案是否定的。
人民币在两年内不会再有大幅度的升值。
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个是考虑外贸企业的承受能力和调整外贸战略所需。中国的出口到目前为止还主要是依靠低廉的价格。人民币升值后,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必然影响到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为了让中国企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改变出口战略,中国必然让人民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
其次是让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适应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也让货币管理当局熟悉如何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过程,避免操作不慎造成过多的波动和冲击,以维持银行体系的平稳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我在昨天的《货币政策发出转向信号》一文中提到,央行货币政策已经发生变化,其政策的着力点将向支持扩大内需方面转变。其出发点就是认为人民币升值将给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带来挑战,中国经济必须从外向型增长方式向内需型增长方式转变。
在这个过程内,自然需要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所以,人民币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再次升值。相反,央行可以利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在适当时候让人民币适度贬值,达到打击新的热钱冲击人民币汇率的效果。
有位名人写过这样著名的一句诗:“时间开始了!”
是的,时间开始了。不仅是人民币汇率变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也在悄悄开始转变。(22C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