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报:国产纺织品出口路在何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 11:37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本报讯记者 萧曼平 通讯员 周浩 韦志军报道:我国纺织品贸易正经历着严峻考验,过度依赖数量的传统出口增长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国际服装贸易形势的发展。美国、欧盟不久前相继分别对我国7类和10类纺织品发起特保调查和设限,土耳其、印度等国也纷纷发起对我国部分纺织品的设限。全国服装出口增速由前2个月的28.1%回落到前6个月的19.8%。面临着如此复杂严峻的局面,我国纺织品出口路在何方?
首先,应转变出口策略,以品牌营销超越传统的数量型的出口增长方式。 商务部的信息显示: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中国企业所能得到的利润极其微薄,只能得到利润的10%,另外90%其实是由美国的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得到。仅仅靠低价优势扩大出口规模、以量取胜的外贸增长方式在目前新的世界贸易环境下已经难以为继。今后应通过技术创新、建立培育自主品牌、品牌经营等方式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最终以品牌营销方式超越传统出口增长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 其次,行业协会应更多地承担起规范管理的职责。 中欧纺织品贸易协议达成之后,在6月11日起到7月20日之间的临时许可管理执行空当期,国内企业对欧美市场的抢闸出货风潮正愈演愈烈。企业纷纷利用管理空当疯狂出货,报关量因此快速增加,据黄埔海关统计,今年6月份广东省对欧盟出口设限服装1.3亿美元,增长24.8倍,环比增长69.6%,是上半年月均出口额的2.1倍。在市场规律作用下,企业抢闸出货的行为无可厚非,但在无法统一起来的行业利益面前,行业协会的管理应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三,企业要善于利用港澳OPA方式出口以规避设限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年初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港澳规避配额限制的出口中转地位一度弱化,黄埔海关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广东省服装对香港出口23.7亿美元,下降21.6%;对澳门出口1.4亿美元,下降50.4%。但出于谨慎考虑,一些大型服装出口企业的投资方在香港和澳门仍保留有工厂,广东部分企业OPA方式甚至仍占到其总出货量的80%至90%,相对于海外新开工厂,恢复港澳产能相对容易,不啻为相对较优的一个选择。 目前,原产地为港澳并到内地实施外发加工的OPA纺织品并不受设限的影响,内地6月10日起对港澳在内地实施OPA且领取港澳原产地证的纺织品已正式实施免征出口关税,自动许可管理也已取消,把服装生产关键工序放在港澳以规避美、欧设限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再次,实施“走向亚非拉”战略,鼓励纺织企业跨国经营。 在动辄遭遇针对我国的“特保”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各类区域优惠安排和政策,实施“走向亚非拉”战略:一是利用美国对中美洲国家包括墨西哥等没有服装配额限制的政策,实行资本输出,在当地设厂生产;二是充分利用美《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服装条款的制度安排(该法案是美国给予撒哈拉沙漠以南48个非洲国家的单方面贸易优惠条件,受益最显著的是关于纺织品和服装的减免关税、免配额安排),由目前主要出口纺织原材料向投资设厂等深度市场开拓转变,带动出口的同时也间接扩大对美欧出口;三是利用亚洲周边地区如蒙古、越南、柬埔寨、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国劳动力成本低、产业规模不大、无配额限制等特点,扩大投资规模,转移部分低端产品的产能。 最后,应努力开拓俄罗斯等新兴消费市场。 俄罗斯纺织业相对落后,本国纺织产量由于受到技术、设备、原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市场缺口明显,进口规模巨大。近年俄罗斯经济状况好转,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日趋旺盛。据相关资料,2002年俄罗斯纺织市场的需求为170亿美元,其中136亿美元依赖进口。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对俄罗斯出口服装6325万美元,下降15%,一方面表明缺乏深度的市场开拓,另一方面也孕育巨大的商机和市场潜力。开拓挖掘俄罗斯包括东欧等有价值的新兴消费市场,既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新的潜在增长点,更是新的出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