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工商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等股东组成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这是第一家由国内银行出面发起设立的基金公司,标志着中国的银行业经营行为的一个显著变化,今后银行业将更多地涉足证券业务,并将带动证券市场的发展。因而,银行组建基金公司一事也受到了市场的更多关注。
其实,由银行出资设立基金公司及发行股票或货币型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及发行偏重于股票型基金只是一个开始。按照央行行长助理刘士余的说法,经银监会、证监会和央行的批准,工行、交行和建行出资设立的基金公司将分别于今年7月、8月和9月推出各自的第一只基金产品。另外,还有一批商业银行对设立基金公司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这些信息都预示了国内银行业涉足证券业务的序幕已经拉开。
由银行业出资设立基金公司,普遍受到了市场的一致好评。例如,工银瑞信基金公司的成立,被认为是开创了银行业和证券业合作的新模式,为进一步壮大基金业增添了生力军。还有,对于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和增强投资者信心意义显著等等。总之,带有银行头衔的基金公司设立及基金发行,可以视为是落实国家着力发展证券市场相关精神的又一大积极举措,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而言,其影响与意义是非常积极的。
但是,我们更想从国内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分析银行业为何会偏好于组建基金公司及发行基金,这一点往往会被市场所忽略。在我们看来,目前中国企业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来满足其资金需求的,因而间接融资仍占有主导地位。但是,在目前货币信用逐渐收缩的环境下,中国债券市场却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2004年初至2005年3月末,银行间市场累计发行债券35617亿元,比2003年末增加15357亿元。截至2005年3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存量达到52143亿元,比2003年末增加18592亿元,增长35.65%。
从2004年初至2005年3月末,市场总成交量为15.4万亿元。尤其是债券发行主体范围在不断扩大,如最近央行推出了企业短期融资券,在企业直接融资领域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有迹象显示,在目前中国股市低迷及融资困难的情况下,许多大型企业更偏好于金融市场上筹资成本更为低廉的债券融资,实际上预示了中国企业的融资方式有望发生巨大变革。随着债券融资比重上升及间接融资比重相对下降,将出现大型企业脱离银行的现象,并可能会逐步动摇沿袭已久的主银行制度地位。还有一个因素是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银行信用的扩张能力。观察美国和日本在处理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情况发现,银行业的信用扩展能力下降非常显著,导致银行贷款比重下降,而类似公司债券及商业票据市场发展迅速,表现出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市场呈现反向发展的倾向。当然,目前中国还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但不良资产比重仍然不低,加上宏观调控的影响,使得银行业对企业的贷款更趋谨慎,事实上也暗示了直接融资市场将有望快速发展。当然,在当前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更多的是指债券市场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也预示了中国企业的融资结构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即银行贷款会逐渐下降,相反公司债券及商业票据等会逐步增加。当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融资逐渐转向金融市场,表现为以债券为主的直接融资时,也会引起个人的部分资产会从银行部门转移到金融市场中,这些信息都预示了银行的收益会逐步下降。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的演变还需要相当一个阶段,但这是一个趋势。银行业正是从自身利益的考虑,才决定了其经营行为会更早或更多地转向证券业务。从这个角度分析可见,国内银行业涉足证券业务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银行业经营行为的这一变化结果却是有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长足发展。
作者:乐嘉春
(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