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三峡为哈电机作证 自主创新“学生”赢了“洋教练” (哈尔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10:05 商务部网站

  哈尔滨著名的三大动力企业之一——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名字,这几年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紧紧相连。在网上点击“三峡”和“哈电机”,近千篇信息滚涌而出。

  三峡历史性地选择了哈电机,哈电机没有辜负三峡的选择。

  他们励精图治,通过自主创新,在三峡右岸的国际竞标中,战胜在左岸曾经指导过他
们的“洋教练”,一举中标4台机组,这是我国企业首次独立承制世界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任务。哈电机为我国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得了独立的发言权。

  哈电机董事长兼总经理吴伟章自豪地说,三峡右岸4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中标,标志着50年来,哈电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的梦想成为现实。

  更让人高兴的是,在右岸竞标中因为国内企业有了竞争能力,老外在三峡左岸时的垄断价格被打破。

  哈电机在三峡工程中创新图强的事迹,得到了国务委员陈至立的肯定,并专门作了批示,责成科技部派人深入哈电机做实地调研。

  7月1日,记者走进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走近三峡工程水轮发电机组创新团队———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

  创新根基———追逐50年

  哈电机能在三峡电站右岸竞标中成为最大赢家,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半个世纪的准备。三峡工程从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论证,哈电人也用了50年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建厂初期,哈电机就瞄准了三峡工程,50年代,他们参与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报告”的论证;70年代,他们开始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攻关三峡机组课题;90年代,他们又每年拿出百万元派科技人员到世界各大水电站学习,培养了千余名科技人才;他们还完成了“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三峡水轮发电机6000吨级推动轴承”等十几个课题,为承揽三峡工程做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的储备。

  创新动力———不负厚望

  在1997年三峡左岸招标中,哈电机还仅仅是个学生,他们作为分包者与洋教练———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挪威KEN公司一起承担三峡左岸14台机组中8台的制造合同。

  在三峡右岸,哈电机与他们的洋教练们同台竞争,夺得4台制造合同。短短5年,学生快速赶超老师,哈电人的自主创新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回想当初,国家为了让国内参与三峡电站建设的企业学到国际一流技术,决定实施“用市场换技术、用重金买技术”的战略,对三峡左岸投入1800多万美元支付技术转让费。

  哈电机人十分珍惜这次与国际高端科技接轨的机遇,为对得起国家为他们付出的高昂“学费”,哈电机人别无选择,只有背水一战,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责任、使命沉甸甸地落到哈电机人的身上,成为他们创新的不竭动力源泉。

  创新靶点———直击“软肋”

  “老外的技术也并不都是完美的,也有弊病。”三峡发电机组水轮机转轮的主要设计者刘胜柱如今这样评价他当初的老师。而几年前,他刚看到老外的设计时,还认为太完美了,甚至无懈可击,想改进、或者说想创新根本就不知道从何下手。

  原来,挪威KEN公司交付给三峡的左岸转轮技术,在性能上虽然达到了当时的世界领先水平,但在稳定性方面没有全面达到合同要求特别是存在一个高部分负荷压力脉动带,几次改动都没有得到三峡方的认可,这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后来这一问题被写进了右岸的招标书中,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优先中标。

  “老师”的这一软肋,成为“学生”创新的靶点。

  最终哈电机的刘胜柱们在右岸新转轮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在其他性能指标比左岸转轮有一定提高的基础上,在稳定性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完全消除了大家关注的高部分负荷压力脉动带。

  创新功效———再造三峡

  哈电机不仅在三峡工程中成为最大的赢家,而且,成为全国水轮机发电机组市场的最大赢家。

  有全世界最著名的三峡工程为哈电机作证,哈电机的知名度扶摇直上。三峡工程之后,哈电机频频签订国内外重量级的大订单。据不完全统计,哈电机签约的像三峡这样的巨型水轮发电机制造合同将近30台。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招标的机组容量之大、台数之多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三峡工程全部的发电机组也只有26台,而短时间内哈电机承揽的近30台巨型水轮发电机制造合同,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新三峡。

  自主创新还带来了另一种变化,今年哈电机第一次提出了要大幅度提升企业利润的目标。

  没有自主创新以前,哈电机外表上看上去红红火火,合同签了一大堆,但利润稀薄,与庞大的产值比起来,简直是少得可怜,现在掌握了核心技术,增加了科技含量,哈电机有了掌控市场的实力,利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在红火的订单背后,哈电机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知,他们知道技术的先进性是相对的,要想保持技术的领先就应不断地进步,进步的前提就是不断的技术创新。

  自主创新的意识已经深埋在哈电机人的心里,如今,他们正在为后三峡时代的技术较量而做着充分准备。

  (信息来源:南岗区地方商务之窗)

  (信息来源:黑龙江地方商务之窗子站)

  文章类型: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