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当习惯面临挑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03:48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图书行业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行业,和本地的文化密切联系。跨国公司的规模和全球采购优势在这里往往很难发挥出来,这会不会对你们造成很大困难?

  瑷秉宏:我们的竞争优势既来自于国际化,又来自于本土化。贝塔斯曼是一个实行本土化的媒体集团,实行本土化也是贝塔斯曼在全球各个国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书友会业务方面,我们可以依靠自己在直复营销方面的经验和专业团队,以及我们的中国编辑对中
国市场和读者阅读取向的良好把握。

  书友会不仅推荐中国市场的优秀图书,而且也通过其国际化优势,将海外的畅销作品介绍到国内来。比如我们的“全球贝塔斯曼书友会主荐”项目,就是力求在同一时间内推广同一本畅销书。

  《每日经济新闻》:图书出版业被外界称为中国对外开放最后的堡垒之一,那么你们怎么处理政策限制和市场机会的关系?你怎么看待图书批发市场的开放?

  瑷秉宏:我们非常遵守本地法律,但同时,我们也非常关注政府政策的变化,一旦有利好的消息,我们就会立刻抓住机会,把更多的优势产品和服务引进中国的市场。

  对于图书市场的开放,我们也在做一些准备工作,但像很多德国企业一样,我们希望先做好了再说,而不是先说再做。

  《每日经济新闻》:目前整个中国图书市场的码洋不过几十亿美元,利润最丰厚的教科书还都掌握在新华书店手中,你能实现公司的增长目标吗?

  瑷秉宏:图书的发展空间取决于有多少人爱读书,有多少人有读书习惯,这种读书习惯会影响到整个图书市场。如今,电子游戏、电影等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使阅读面临挑战,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

  另外,一些数字也证明了中国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在中国图书市场上,教育类图书占70%以上;而在美国这一个比例只有25%,这说明在美国,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希望将来中国非教育类图书的市场份额能达到与美国类似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空间。

  新华、当当等书店覆盖了综合市场,而我们要做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市场。有几个数字可以说明我们的现状:现在小说等文学类的图书只占中国全部图书市场的8%,但在我们的书友会占了40%;个人励志类的图书,市场上的份额是7%,而在我们的书友会则是14%。中国市场不是太小,而是充满了希望,关键是,我们如何培养我们的读者群。

  《每日经济新闻》:激烈的竞争会不会削弱贝塔斯曼的赢利能力?如今很多网上书店都投入大量资金抢占市场,贝塔斯曼会不会也大举投资,以取得规模优势?

  瑷秉宏:我们当然要赢利,获得现金流,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得都不错。

  在我看来,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生长周期都有不同的问题,对一个新公司来说,它最大的问题是成长,这就需要大量的投资。而贝塔斯曼已经成长起来了,我们需要在稳定赢利中求发展。在我们目前的生命周期里,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不是其他。

  作者:王磊 每日经济新闻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