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少讲管理废话(观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02:2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当英国作家乔治·奥韦尔1946年撰写他的权威性论文《政治与英语语言》时,大多都是些政治废话。这些废话现在仍然随处可见:英国大选选战、欧洲宪法辩论和苏格兰全球峰会等都产生了大量的政治废话。

  但是,眼下最严重的语言滥用者却是商界人士和管理权威。

  谎言与炒作能够传达某种信息,尽管它们所传达的信息内容是虚假的。但废话的本质特点是:它并不试图传达任何信息。废话有普通语言的词汇与句法,却没有普通语言的意义。事实上,这一比喻并不恰如其分。我们所指的废话更像棉花糖:一口咬下去,里面空空如也。

  废话的症状都很相似。人们不加思索地机械重复着陈词滥调,如变化驱动者、组织变革。单词被赋予不同于普通含意的意思,如政府开支被称为投资。废话还创造新词,如赋权和革新,但这些词并不是原先的意思。它们描述的概念极其含混,以至于任何具有已知含意的词语都无法表达其意。废话的特点是冗长而罗嗦,比如“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变成“为持续改善客户关系管理空间而奋斗”。

  为什么人们在无话可说时还要发言或写作?有时候理由是很充分的。英女王出访时,她的讲话仅仅是在告知大家她来了。但这个目的很重要。高层管理人员所作所为有时也有这种象征性作用。此类发言都相当简短,而且说点儿套话就够了。

  因此,大多数废话仅仅是为了填补空白。有时候人们不想发言,但却不得不为之。不断发展的审计与问责制文化也促成此类义务性的对话,企业风险评估或审计师责任声明便是一例。这些材料由文字处理软件来编写,没有人会去读它,通常都平淡无味。

  但是,说废话的目的常常具有欺骗性。坐立不安的政客既不能撒谎又不能说真话,因此必须说废话。同样,我的同事露西·凯拉韦在《金融时报》上撰写的“马丁·卢克斯专栏”中,马丁·卢克斯这个虚构人物也必须说废话。他无法描述自己和同事所从事的工作,因为他们根本无所事事:其时间花在勾心斗角的办公室政治上、花在将公司资源转为己用上。“马丁·卢克斯专栏”的受欢迎程度说明:大机构内大多数雇员都意识到该专栏所反映的真实情况。

  在一次公司活动中,人们接二连三地说着废话,一位坐在我旁边、与我一起等待发言的著名学者感慨道:“人们干嘛不起身走人?”但是,并不是每一位与会者都注意到发言的空洞性。如果你需要就关键绩效指标的重要实施阶段发言,你就必须使用同样语言。不知不觉中你自己就会以同样方式发言了。

  重视内容而非形式的适当学术训练是一剂解药,许多大学在坚持提供这种训练;但商学院的所作所为有时恰恰相反,其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掩盖自己知之甚少这一事实。废话的死敌是嘲笑,而废话的密友是公司的顺从文化,这种文化使嘲笑无立足之地。这种文化越专制,废话就越多。如果废话无法告诉你其他的信息,它至少还会揭示制造这些废话的机构的某些特征。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7月19日 第四版)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