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上半年行情回顾
始自2004年底以来的期货行情,大致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阶段1从2004年12月中旬触底以来的缓慢上涨,持续到2月9日(春节)前后,由于国际基金的不断做多,带动国际上金属、农产品以及反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CRB指数暴涨
,郑棉期货在国内现货迟迟未予启动之时,率先走出上扬行情。
阶段2自春节后持续到3月11日前后,不足一个月时间上涨1000点。此阶段现货价格开始陆续跟进,期货市场在2月16、2月23、2月26三个跳空高开,引领期价大幅上涨。
阶段3高位整理时期。时间从3月中旬持续到4月底。3月中旬以来,在美国、欧盟相继公布从我国进口商品以来,数据显示增速过大,从而使国内陆续开始发出行业性预警,3月20日左右公布纺织品出口自律管理办法,期价有几次冲高,最后都无果而终,但在4月下旬,伴随纺织企业的大量补库,现货价格每天涨幅100点左右的市场氛围下,市场普遍认为五一节后大涨。
阶段4深幅下跌。五一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在国内外相继公布对纺织品设限特保以及市场心理恐慌带动下,期价一个月内暴跌1700多点,下跌至黄金分割律0.618附近,一至持续到月底。阶段5低位震荡。自5月底、6月份以来市场在支撑(收储与缺口)与压力(中美贸易不确定性、纺织品传统的淡季、对后半年订单的捉摸不定)下,难以走出单边行情,维持低位震荡至当前时期。
二、纺织品配额取消后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增加,国内棉花价格影响颇深
纺织品出口是拉动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之一,2004年我国对全球出口纺织品服装951亿美元,约占全年出口总额的16%,占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的1/4。纺织业是国内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传统制造业之一,国内纺织业现有直接就业者1800万人,间接就业者超过1亿人。其中,出口企业3.5万家,就业者约630万人,每出口1.5万美元,涉及1人就业。
(一)纺织业配额取消后的一波三折,井喷之后是冷静思考
始自2002年以来的纺织品加工能力的不断扩张,集中在2005年一季度至4月份得到释放。2月份中国服装对美出口提高147%,至6.50亿美元,同时对欧洲出口提高188%,至7.83亿美元。取消配额种类的增长幅度非常高。2月份中国对美出口的针织衬衣激增603%,至160万美元。全棉裤子对美出口激增548%,至6000万美元。
据我国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29.10亿美元,同比增幅达18.98%。其中对设限地区出口一季度增幅56.07%,1~2月增幅74.57%,3月当月增幅44.59%,比1~2月下降了29.98个百分点。
2005年前4个月中国纺织品对全球出口增幅为18.4%,比去年同期低5.3个百分点,其中对美欧出口分别增长71%和48%,和去年同期相比,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呈现出稳中趋降的态势。
自此引起国内的行业自律以及欧盟美国对我国的设限、特保政策不断
(二)国内外相关政策贯穿2005年上半年的棉花市场
国内的行业自律以及欧美的特保政策始终萦绕国内的棉花市场,尤其是市场进入3月份以后。
1、国内年初实行的148种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政策
2、美国对我国的特保调查以及特保设限种类,具体的进展
3、欧盟对我国的特报调查以及特保设限种类,具体的进展
4、4月30日配额发布实行滑准税5%-40%
国家海关总署公布消息,自2005年5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对关税配额外报关进口的棉花按“有数量限制的暂定关税生产率”征收进口关税。按照规定,增发配额部分进口棉税前价格高于10029元/吨的暂定关税税率为5%;低于10029元/吨的,按照一定公式征收5%-40%的滑准关税。按照这种税率办法,中国进口棉花品质越差,价格越低,征收的关税也将越多。此政策确定进口棉的底价国内到岸后不低于12100元,与国内调整的收储价格持平,在棉花种植季节,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鼓励多植棉,稳定棉农种植积极性。具体对国内市场影响如下图所示:
(信息来源:纺织服装频道子站)
文章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