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原奶”收购存在监管“盲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 10:44 人民网-市场报

  日前,上海光明乳业在其南京工厂内举行了“公众参观日”活动,邀请部分市民和专家参观光明奶的生产流程。

  此次活动虽然是光明就前不久的郑州“回产奶”事件而做的一次“危机公关”,但有关专家提到的社会奶站的题外话倒是耐人寻味。

  全国乳制品订标组副组长、省奶业协会副秘书长曾寿瀛教授说,酸奶质量最能反映牛奶厂家的加工水平。现在,南京持续35℃左右的高温,其实正是乳品企业培养酸奶生产食用菌的温度,而7、8、9三个月也是业界公认的乳品生产“百日大难”期。

  曾寿瀛指出,一般规模的原料奶站平均每家每天向厂家供货可达5吨左右,但向奶农收购牛奶再专卖给乳品企业的经营性奶站并不养殖奶牛,负责原料环节的农业部门管不着;又因其不生产加工牛奶产品,负责生产领域的质监部门也管不着;再因其不直接向消费者出售牛奶制品,监管流通领域的工商部门同样管不着。“因此,原料奶收购站成了彻头彻尾的‘三不管’政府监管盲点,从而也成为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对于曾教授提出的问题,监管部门传出一些并不令人满意的回答———“由于流通环节需要监管的产品种类太多,偶而出现问题也是正常的,我们会及时堵漏。”

  此回答颇令人费解。为什么不能预先做好食品安全监管?恐怕还是食品安全“多头管理”惹的“祸”。另外,国家质检总局虽然已于2004年12月批准发布并正式实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但这些都仅是推荐性标准,不具备强制性。而发达国家实施的基本是强制性标准。像西欧一些国家,连面条里的食盐含量多少都有强制性标准!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国务院法制办目前正在加紧组织修订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食品安全法》第一稿已完成,有望在2006年实施。

  《市场报》 (2005年07月18日 第十六版)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