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大剧院:艺术殿堂文化名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 06:46 深圳商报

  候选建筑寻访录3

  大剧院:艺术殿堂文化名片

  深圳商报记者黄顺

  深圳大剧院坐落于深南路和红岭路交汇处,十多年前,这两条路分别是深圳东西向和南北向最宽的路。

  与深圳建设初期飞速发展的摩天大楼不同,大剧院并不高。但作为深圳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大剧院举办了深圳各类大型演出和重要活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座矮矮的建筑,承载的是我们这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高度。

  “这么多钱绝对大手笔”

  将时光推回到21年前,1984年的深圳文化设施相对薄弱。当时深圳的领导清楚意识到,文化建设要跟城市建设同步发展,于是,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大剧院、电视台、深圳大学和新闻大厦作为深圳“八大文化设施”陆续起建。

  深圳大剧院作为引导群众崇尚高雅艺术、提高艺术素质、增强艺术鉴赏能力的阵地,选址于当年罗湖与福田之间最好的一块“旺地”,斥资8900万,用大剧院演出业务部经理黄海华的话说是“按照当年深圳的财力,花这么多钱绝对大手笔”。

  1989年,深圳大剧院建成,占地4.3万平方米。其“处女作”便出手不凡,成功举办了“中国深圳珠海国际艺术节”。

  “从布局和设计理念上讲,在当时属于亚洲一流。以现在的眼光看,依然不落后。”黄海华说,“再讲大剧院综合性的演出功能,是全国很多地方所借鉴的。”

  多年来,深圳大剧院连创辉煌。成功地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及国内著名艺术团体近700个,演出场次1600余场。1992年起,创办了“深圳大剧院艺术节”,这是全国第一个以剧院命名的艺术节;在2003年10月9日广东省委下发的《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中,深圳市独有“深圳大剧院艺术节”与广东省艺术节、国际华文文学节等并列,作为广东省的文艺品牌将被重点打造。

  勿庸置疑,深圳大剧院在深圳人心目中,已经被印制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重建还是改造?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大剧院不可避免受到影响。”黄海华告诉记者。

  同时,随着深圳的发展,高档商业楼的增加,物业模式由卖方市场逐渐变为买方市场,一些商家不像最初那样求着大剧院租物业了,而物业是大剧院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加上1998年全国性整顿娱乐场所,大剧院被查出消防系统老化,需要改造。

  于是,1998年前后,深圳大剧院酝酿改造。2003年,又有人提议将深圳大剧院拆掉,另外选址重建。

  重建还是改造?深圳大剧院的命运系于此时。

  最后,改造意见占据上风。原深圳市委一位老领导在2004年接受采访时曾道明了其中原因:“其实深圳大剧院的设计很独特。如果有人说它的外观太矮了,与所在区域建筑物不协调的话,有一点要搞清楚,那就是大剧院是建在先,而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其他建筑物都是后来才盖的。说实在的,高低错落不是挺好吗?大剧院的舞台功能设计是非常超前的,舞台可以推拉升降、可以旋转。这样先进的舞台据说目前也只有北京和深圳才有,没有毁掉重建的必要,可以维修改造,继续让其发挥作用,然后另选新址建一个新的剧院。对于有一个700万人口的大都市,有两家以上大剧院并不为过。”

  同时,另一个决定改造而非重建大剧院的原因是,很多老领导和市民觉得深圳大剧院是“八大文化设施”之一,是深圳文化的象征,应当保护好这一“历史见证”,而不应该推倒重建。

  如今回想,用更冷静的眼光分析,或许愈发能感受到当时作出大剧院改造而不重建决定的理性。

  “一个城市有无历史,不仅指活动的历史,更要看建筑。”深圳市文化局艺术处副处长梁宇对记者说,“比如法国,这么多年来,它的外墙从来没有改建过,因为建筑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共同遗产。”梁宇认为,大剧院的内部设计、容积率等指标在现在看来都不落后,足以说明“当时的深圳大剧院有多么超前”。

  走,去大剧院看靓女!

  现深圳大剧院演出业务部经理黄海华和她当年招募的一批“靓女”服务员一起,用青春陪伴大剧院走过了美好的16年。

  “1989年,我代表大剧院去西安、南昌等地招募迎宾小姐,要求是身高1米65以上,年龄在18至22岁之间的漂亮姑娘。”黄海华笑着说,“要知道,这可是比招空姐的标准都高啊!”

  当年19岁的西安姑娘周静便是筛选出的近10名“靓女”之一。采访当天,正好是她35岁的生日,周静告诉记者:“我从学校出来到踏上社会再到现在,惟一的工作环境就是大剧院。16年,感情深呐。”

  据黄海华介绍,当年这些小姑娘被招进大剧院后,进行了大量艰苦的训练,比如乐理、形体、礼仪、化妆、美术、英语、广东话培训等等。“虽然看上去只是单纯的迎宾工作,但我们当时的想法是,把这些小姑娘培养成综合素质非常出众的一批人,要知道,她们代表的可是深圳大剧院的形象。”黄海华开心地说:“1989年4月底试营业的时候,当10位身材高挑、面容姣好、谈吐文雅的迎宾小姐一露面,在深圳都轰动啦!因为深圳本地没有这么漂亮的姑娘。很多人都争相宣传,说‘走,去大剧院看靓女去!’”

  而周静则讲述了另一个有趣的细节。当年许多小伙子为了请她们这些“靓女”吃饭,就经常在大厅里站着等,也不进去看演出,结果被大剧院的一位副总看见了。有一天这位副总实在觉得奇怪,就走过去问几个小伙子:“你们是干什么的?有身份证吗?”小伙子们都挺老实,以为公安局的来了,都乖乖地把身份证拿出来接受“检查”。周静笑了:“那时候的回忆很有意思。”

  或许周静的话说得对,在许多老深圳心里,大剧院陪伴他们的,是“靓丽而青葱的回忆”。

  改造后将被“包围”

  作为深圳的城市文化形象,地处繁华闹市十字路口的深圳大剧院将在半年后“美容”成功。斥资一亿元的改造工程眼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工地上,起重机的长臂上下左右间扬起阵阵沙尘;而20米之外,大剧院的领导层正在简易工棚里现场办公。

  “大剧院现有主体结构、外观和内部功能布局基本不变,但改造后的深圳大剧院肯定会更安全、更舒适、周边环境更清新美丽,符合深圳的文化形象和市民的欣赏要求。”黄海华如是说。

  据介绍,消防、供配电、空调、给排水和建筑智能化这五大管线系统的改造是这次改造工程的重中之重,虽然表面上似乎看不见,却是保证观众欣赏演出安全、放心、舒适的前提条件。

  对于看得见的环境改造,深圳大剧院将把主入口由西侧改至南侧,西侧入口保留。同时,拓宽剧院大堂和观众疏散通道,增加残疾人通道,增加观众休息区,更新部分观众座椅,翻新必要的内装修和外玻璃幕墙。另外,由于剧院卫生间原来布局的不合理以及通风设备的严重不足,造成卫生间异味问题难以克服,这次也将重点改造。

  外部最大的变化,将是深南路段原本下沉的8000平方米南广场将被“抬高”3米左右,与西广场同高、连接,形成一片适于市民休闲的大广场。广场底下将建设近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库。

  据介绍,等罗湖区的“金融中心”建成,深圳大剧院东、北两侧将各增加一条道路,加上现有的深南路和红岭路,新格局中,大剧院将被四条路“包围”,格外醒目。

  对于市民所关心的剧院大剧场和音乐厅,由于迄今为止仍处在国内领先水平,如建造时超前地把舞台深度与观众席之比设计为2比1,是非常标准的国际比例,有条件接待国内外几乎所有类型的舞台演出,基本不用作改造。

  改造工程预计于今年年底竣工。届时,大剧院将重新焕发青春。

  【大剧院小履历】

  1984年动工起建,斥资8900万元。1989年建成,占地4.3万平方米。同年5月6日,成功举办“中国深圳珠海国际艺术节”。举办这样一台高档次、多风格的国际舞台艺术交流活动,在我国尚属首次。1992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大剧院创办了首届艺术节,荟萃了国内外11个艺术表演团体。1993年7月为配合深圳市“荔枝节”举办了第二届大剧院艺术节,演出盛中国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立芭蕾舞剧院的《天鹅湖》等。1997年6月—7月举办第六届大剧院艺术节。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第一次以主题艺术节出现。此外的精品电影周和艺术展览都赢得观众的良好反响。2003年11月—2004年元月举办第十二届大剧院艺术节暨首届深圳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与市演出公司共同主办,并有商家予以冠名支持,再次实现了艺术节与市场的完美结合。邀请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华人音乐家谭盾、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院、中央民族乐团、国家话剧院、美国现代舞团和中央歌剧院等中外优秀艺术团体。观众人数近6万。2004年大剧院斥资一亿进行改造。第十三届大剧院艺术节及2006年新年音乐会将于大改造后的大剧院登场。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黄顺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