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王晓京:明星背后的权力人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 17:08 《财经时报》

  □ 本报记者 孙菁

  很少有人能把乐趣做成一项事业,而王晓京恰是音乐人中的异类,商人中的“文化人”。他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带着崔健走向市场,而成为流行音乐中的首个“经纪人”,尔后把“女子十二乐坊”带到日本、美国,才让中国人第一次认识到明星幕僚的份量。国外电视台多次把他称为“娱乐权力人物”,因为鲜有经纪人像他一样能走向前台,成为比明星还
亮的明星。

  离开崔健的商业考量

  “感觉的东西最重要,我可以从没有歌词的音乐就知道它是否能成为一首流行歌,经典不经典,演员谁唱合适。我能完全控制它……”从汽车修理厂老板,变身崔健的经纪人,再到推出“十二乐坊”,王晓京的生命充满着一系列传奇。

  算起来,王晓京应该是在音乐圈里最早投身做“经纪人”的。用他的话来讲,对音乐有感觉,和圈子里的朋友熟络,这些注定与音乐脱不了干系。

  王晓京说他一位朋友的父亲,在大连跟日本人打仗时,没收了一辆日本军官的吉普车,吉普车里面有个留声机,有一大摞美国出产的“狗头牌”胶木唱片。王晓京说,当年一大乐事就是每天放了学后守在留声机旁反复听唱片,这成为他少年生活里记忆深刻的一段。

  王晓京的父亲是搞音乐的,于是很多音乐世家的子弟从小就是他的同学,付笛声、韦唯从小就是他的朋友,和崔健认识,也是因为喜欢西方音乐而玩在了一起。

  参与崔健演出,最初只是想帮崔健处理一些事情,演出活动结束就把收入摆在桌面,乐队六个人加上王晓京,分成七摞码齐,每人分得几十块钱就兴奋不已。那时根本没有经纪人的概念。

  “有一天上午,在一个乐手的家门口,崔健坐在我的车里突然说:你就当我的经纪人吧,我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归你。”

  虽然两人没有签任何合同,王晓京说至今还很怀念那段日子。“全国各地演出,有很多激动的场面,在西安演出印象尤其深刻。演出完有些人就坐在楼梯上哭,说以前生活没有那种力量。”

  给崔健当经纪人为王晓京在圈内垫定了地位和人脉,他说自己同时也意识到中国摇滚音乐的市场局限性,于是才有了“女子十二乐坊”的设想,把中国新民乐推到世界舞台。后来经过市场验证,说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但也招来非议,有人认为他们不是真正的民乐,不过这些并没有挡住王晓京的步伐。

  酒吧:生命中的商学院

  工作之外,王晓京的另一件生活大事就是泡酒吧。他的工作,通常是在傍晚六点前结束。不过他到酒吧从不喝酒,只喝可乐,抽雪茄。“与人聊天”,是他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王晓京的眼里,抽雪茄与吸烟有着很大的不同。雪茄可以是一种文化,青烟徐徐中与陌生人进行交流,他称自己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做事的感觉,都是在酒吧和人聊天聊出来的。在酒吧里,尽可能地和圈外的朋友在一起,这样能汲取很多东西,产生灵感,他说酒吧才是他在商场上摸爬滚打的“学校”。

  王晓京说他庆幸自己一直很清醒,“我做的是文化的事,文化的事我懂。我的原则是自己不懂的事不做,没兴趣的事不做。”

  对张艺谋说不

  时下娱乐圈,想借助老谋子上位的不在少数,王晓京却不是。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张艺谋执导的短片,很多人误以为是十二乐坊的演出。王晓京却毫不领情,“那只是个很好的舞蹈节目,但却给十二乐坊造成了负面影响。”

  “首先我觉得服装就有问题,因为我们每次也是穿各种服装去表演,我觉得太短的旗袍对女孩子的形象不好。”

  王晓京一直在强调“专业”二字,谈到张艺谋的短片形式,他认为,“不是职业乐手去拿着民族乐器,毕竟不是那么回事。哪怕你找个不好看的姑娘,只要她是干这行的。她站在那意思表明她是对的。最起码要准确。中国民乐的那种时尚不是那么去表现的。”

  他说在欧洲,很多人一度误认为那是十二乐坊的表演,给外国乐迷的印象不是很好。“那些台上的女孩穿着超短裙,又不是专业乐器表演者,给人的感觉很肤浅。”

  王晓京

  通过与崔健和王笛等人的合作,逐渐在中国流行音乐圈树立起自己的位置,并以推出多个著名歌手(乐队)及制作出多个畅销金碟的成绩,成为中国流行乐坛杰出的代表性人物。曾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亚洲名人、2003年娱乐权力人物,并入选亚洲名人录。

  【自述】有意炮制女子十二乐坊

  在很多人眼里,十二乐坊红起来,是一夜之间的事。但其中奥妙,只有我最清楚。从开始创意,到后来红遍海外。每一步都是我有的放矢在做。我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这是对音乐的把握和对市场准确判断的结果。

  当初成立唱片公司,我就包装了指南针、陈琳、江珊等。也许说来你不信,虽然从没失败,却也一分钱没赚。尽管专辑大卖,但缺乏很好的版税制和游戏规则。总体来看收支持平,没赚到钱,只落得高兴。

  有一天我开始不满足于此,十二乐坊的创意就应运而生。

  当时的想法是,如果再继续做流行歌曲,做摇滚音乐,公司将生存困难。深思熟虑以后,认为我们民族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就下决心要做一个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结合的项目,于是有了“乐坊”的雏形。因为考虑到演出市场,我就选了12个人。不多不少,能撑得起一台晚会。12个人,也是圆满的意思。

  于是,我们第一场演出就是冲着春节晚会去的。而当时的演唱会都是赔钱办的,70多万制作费,只收回5万多块钱,5万块钱还差不多都是朋友去买的票。其余2000多张演出票全是赠送。但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用“产品打市场”,把演唱会制作成光盘,能上电视节目。再到后来给创维做广告,知名度急剧提升。现在想起来,当初的投资确实是一本万利。

  后来我们就把目标转向国际发展,最开始接触的是美国,但是日本动作最快。针对日本市场,我们别出心裁,为日本的中年人做了一张新唱片。结果唱片大卖100万张。紧接着我们在武道馆开音乐会。

  紧接着十二乐坊在香港也创造了奇迹。到2004年1月15号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在红馆开了4场音乐会,这在香港记录中是没有的。我们先把音乐会剪出两段,给300个音像店,花钱让他们播出。慢慢地音像店就自己主动播放。

  回头来看,十二乐坊的每一步走得都很坚实,是凭着真正的音乐实力打下来的江山,十二乐坊的成绩有目共睹,它绝对有生命力。客观地讲,在国内我们的收入并不多,因为演出很少,但国际化这块牌子,我们扛定了。

  (孙菁)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