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我国军用工程机械的现状与发展(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 15:31 商务部网站

  军用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

  从当前国内外国军队用工程机械的现状和未来军事斗争对工程保障的要求来看,中国军队军用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为:军用工程机械的研制向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由于中国军队一直没有制定统一的军用工程机械发展计划,长期以来各个单位各自为阵,相互封闭,开发和研制的工程机械型号混乱、性能重复、通用性差,军用工程机械的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问题已经十分严峻。当前,应当加强对军用工程机械研制和生产的管理,由装备部门牵头,成立由部队和地方联合组成的论证委员会,进行军用工程机械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的研究,制定统一的研制、实验、生产、采购、管理和维修计划,从而使中国军队工程机械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野战工程机械、军用建筑机械和保障机械装备系列化,能够完成各种地形条件下、各种气候条件下和各种作业任务下的工程保障任务,以及各种机械相同功能部件通用化和工程机械制造的标准化。

  军用工程机械的生产和改造将进一步向军选民用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外国军队一直坚持军选民用工程机械的发展路子,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例如美军的万能推土机70%的部件为民用部件。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中国军队的经费还是十分有限的。而军用工程机械本身的特点是从研制、试验到定型、生产,周期长、花费大。这种矛盾也促使了中国军用工程机械向军选民用方向发展。另外,我们还应当重视利用民用技术对中国军队现有工程机械进行改造,重点改造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提高工程机械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和自动化水平,同时对现有部分军用工程机械的外壳进行改造,提高工程机械的装甲防护能力,并配备一定的火力系统,来提高工程机械的火力抗击能力,使现有军用工程机械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军用工程机械的研究重点将向多用装甲战斗工程车方向发展

  中国军队多用装甲战斗工程车的研制应当立足于中国军队当前军事斗争的需求,以外国军队先进的装甲战斗工程车为参考,除具有多种作业能力之外,还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在减轻重量上下功夫,使新型装甲战斗工程车轻巧、灵便,以便于进行航渡;二是在两栖作业上下功夫,使新型装甲战斗工程车能够在换乘区直接泛水冲滩,上陆破障;三是在克服海岸滩上下功夫,使新型装甲战斗工程车能够在松软的岸滩上无需其他辅助设备或只需少量的辅助设备就能进行破障作业,而不会发生沉陷、打滑等现象;四是在提高防护能力上下功夫,当前装甲战斗工程车的主要缺点就是防护能力差,而在海岸滩上进行破障,必将受到火力的猛烈袭击,因此新型装甲战斗工程车必须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才能确保破防任务的顺利完成。另外,多用装甲战斗工程车还应当加强自救和易维护性方面的研究。

  军用工程机械技术将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

  20世纪末,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高新技术革命浪潮,各个行业开始大范围地使用高新技术,也给军用工程机械的发展带了新机遇。面对这种机遇,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大胆引进各种高新技术,把机器人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智能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远程遥控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系统控制技术和电子监控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军用工程机械制造的各个领域,快速提高中国军队工程机械的整体水平,增强工程保障的能力。目前,国内外工程机械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发展快、水平高、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各个工程机械集团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都开始注重高新技术的运用,各种带有高新技术含量的工程机械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比如研制的智能型振动压路机、带有自动监测和控制功能的装载机、具有激光找平自动控制功能的平地机以及能在有毒、危险情况下工作的遥控工程机械等,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可靠性、可维修性、精密性、兼容性、易操作性和可发展性等,使工程机械的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面貌。中国军队军用工程机械领域高新技术的运用,应当充分利用地方的这种技术和人才优势,紧密地依靠地方,走军民结合的发展道路,用最少的精力来快速完成中国军队军用工程机械的升级换代。(信息来源:机械电子频道子站)

  文章类型: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