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昨日农产品和鲁西化工公布股改方案,第二批42家试点公司中已有40家的方案正式亮相。与此同时,率先公布方案的吉林敖东也开始先停牌,进入独立董事征集投票权阶段。这意味着第二批试点公司的股改进程将陆续从方案设计进入投票表决阶段。
从已经公布的40家试点方案中可以看出,第二批股改试点公司和方案的确体现出了多样化、创新化的特点。但是,众所期待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蓝筹公司,却成为了最令市场
失望的“负面示范者”,并使股改“寻宝行情”大大降温。
蓝筹公司最“吝啬”
第二批试点企业名单公布之前,大型国有控股企业、蓝筹股曾是股改“寻宝游戏”市场上最大的热门,从专家学者到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无不热切呼吁:尽早推出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进行股改试点,明确股改预期。潜意识里,各方投资者都期望这些在二级市场上具有较强号召力的蓝筹公司能够以股改为契机,走出一波上升行情来,进而带动整体市场走强。谁也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批蓝筹公司股改方案的推出,彻底击碎了市场的“寻宝梦”,并使试点个股的走势急转直下。
被视为“寻宝行情”分水岭的,是7月4日长江电力试点方案的出台,紧接着公布方案的中信证券和苏宁电器复牌后双双跌停。此后出台方案的试点个股无论方案优劣,大部分都是以下跌拉开复牌大幕,此前被市场视为惟一亮点的试点股行情宣告终结。
蓝筹股参与股改试点的效果为什么事与愿违?经济学家韩志国认为,在试点过程中,民营企业比国企送股高,地方企业比央企高,央企中的小企业比大企业高。宝钢长电们傲慢的姿态似乎在说明“只有我才是正确的”。
最典型的是长江电力,在一套眼花缭乱的“组合拳”式方案打出来之后,机构专业人士绞尽脑汁地算着复杂的对价账,几乎每一个人的结果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相似:谁也没算出保荐机构对价分析报告中所得出的“流通股股东实际获利相当于每10股可获得2.93股”那样高的对价。而且,不论长电方案怎样复杂,散户读懂了其中的一个要点:长电股改方案的背后是披着权证外衣的巨额融资需求。
同时,在苏宁电器、上港集箱、中化国际等一批二线蓝筹股的股改方案中,普遍出现的对价水平低于市场预期的现象,再次提醒投资者,在这批企业中存有这样一种心态:上市公司业绩优良、股价较高,流通股东的损失较小、或没有损失,上市公司也就不用多付对价,进行补偿。作为试点上市公司,其对价水平、方案设计依据都将对今后的股权分置改革起到明显的示范作用,这批蓝筹企业的方案令市场对股改的补偿预期大大降低。
股价提前“除权”
从首批股改试点个股复牌先涨后跌的走势里,中国的股民们又明白了一个道理:尽管用来支付对价的送股理论上讲是不用除权的,但是市场会根据其送股比例进行“自然除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自然除权的过程竟然来得越来越早。率先股改的三一重工是在对价支付的股票上市流通后,老老实实地进行了股价自然除权,现在的试点个股在方案公布后往往就不由分说地一个跌停。像昨日复牌的广州控股在公布了10股送2.5股的对价方案后,竟然跌停,使停牌前走出的两根阳线几乎全被吞没,那些闻风而动抢入的资金全部被套。
张卫星的解释是,按送股的金融逻辑原理分析,送股后股价是不除权的。许多股民也都是抱着这种认识来支持送股方案的。但解决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的这种送股和全流通股票市场上的送股(指股东之间的赠予行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因为在全流通的股票市场上,是给公司全市值定价的,不会因为股东之间的送股而改变公司总市值,被送的股民真正得到了增值利益。但是中国内地股市是股权分置的股市,流通股股价只是流通市值的反映,非流通股的送股就是“假送股”,即使交易所系统规定送股不除权,但流通市场也会自然除权。送股方案也有违设计初衷,成了股改的障眼法。
股改方案“补丁”多
从三一重工根据流通股东的意见频频修改方案开始,给试点方案小修小补似乎成了显示大股东诚意的最佳途径。
第二批试点企业开始公布方案以来,几乎每隔几天都有新方案面市,也几乎每天都有股改的“补丁”公告随后而来。例如亨通光电表示,将原来方案中的“10送3.5股”改为“10送4.5股”;凯诺科技将原来的“10送2.5股”改为“10送3股”;吉林敖东将派现水平从流通股股东实际获得的每10股2元提高到4元。修改内容既有直接提高对价水平,也有提高大股东承诺的减持价格。
业内认为,“补丁”条款的出现,当然显示了各方股东博弈的效果,但是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流通股股东的话语权依然明显缺失,流通股东的声音仍然是微不足道的,只能停留在“多给一个鸡蛋”的小修小改之上。
作者:本报记者王欣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