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大渡口区作为我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在全区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对于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对于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二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加快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根据《中
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渝委发[2004]22号),并结合我区实际,特作出本决定。一、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壮大重点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工业品牌,优化工业布局,推进改革开放,强化人才支撑,不断增强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按照跨越式发展和错位发展的思路,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我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统领,整体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实现富民、强区、升位,早日实现“两个率先”目标而努力奋斗。二、努力实现六大目标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新世纪前十年重要历史发展阶段,要努力实现“一个突破,两个合理,三个提升”的目标,力争早日把我区建设成为重庆市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
(一)经济总量有较大突破。到200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60亿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力争实现工业经济规模升位。
(二)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坚持“二、三、一”产业排序,不断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培育和壮大冶金、汽车摩托车、食品医药三大重点产业和建材、新材料、环保等产业;大力开发引进高新技术和名牌产品: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力争200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区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201—0年超过60%。
(三)工业集中度更加合理。重点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007年达到88%,2010年达到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7年超过土00家,2010年超过120家;建桥工业园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2007年达到40%,2010年达到50%。
(四)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07年达20亿元,2010年达到35亿元: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007年达到8万元/人年,2010年达到11万元/人年;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保持在18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全市同期平均水平。
(五)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工业中的比重达到25%以上,2010年达到30%以上。大中型骨干企业产品开发系统实现信息化比重、经营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比重、生产装备应用微电子技术和数控技术比重,2007年分别达到60%、50%和40%,2010年分别达到80%、70%和65%。
(六)人民生活和就业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2007年分别达到11000元和4300元,20土0年分别达到14000元和5100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07年达到2.5万元,2010年达到3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三、正确处理六大关系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六大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信息化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合理利用资源为基础,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关键,认真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统筹兼顾、统筹规划、统筹协调、统筹发展,从而形成工业化、城市化的互动格局。
(二)正确处理好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关系。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统领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以工业化带动一、三产业,努力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三)正确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既要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前进方向,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又要充分发挥我区的产业基础优势,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四)正确处理好推进国企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的关系。按照“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积极引导、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同时,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重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技术、资金、人才上的优势和产业带动作用。
(五)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规模、效益的关系。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保持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工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培育发展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壮大工业经济规模的同时,高度重视并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其在扩大规模、解决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六)正确处理好推进工业化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四、切实抓好六大任务
(一)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支撑。着力培育发展冶金、汽车摩托车和食品医药等三大重点产业。积极支持重钢技改扩能,2005年形成年产3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2010年年销售收入达到100—150亿元;大力发展以瑞驰、精通为重点的汽车摩托车整车生产和以秋田、宗申为重点的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培育壮大一批加工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群,建成重庆重要的“两车”生产基地,力争20土0年汽车摩托车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150亿元;大力支持佳辰药业、永通信息、亚原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和今普、大正等食品加工企业发展,打造生物制药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力争20土0年食品医药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同时,支持国际复合材料公司在形成年产土0万吨玻璃纤维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建成我国玻璃纤维生产基地。积极发展轻工、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符合我区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支撑。
(二)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大力实施“1210”工程,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力争2010年前,培育一个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两个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十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选择一批拥有知名晶牌、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力争2010年前有3——5户企业进人重庆市工业50强。积极支持重点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力争2010年前有2—5户企业上市,实现资本扩张。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力争20土0年前培育年销售收入1—5亿的企业30个。
(三)提高质量、打造品牌,提高工业经济的效益和影响力。大力实施质量兴区战略,加大产品质量体系认证的推广力度,引导和帮助企业取得产品的国际国内认证资格,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加强品牌、名牌推介工作和中介服务,鼓励支持企业创品牌、创名牌、创驰名商标,并积极做好名品名牌、驰名商标、知名企业的引进工作。对荣获国家、市的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市级著名商品的企业给予奖励。把品牌做强做大,不断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力争至2010年创中国驰名商标土个、市级著名商标30个、国家级名牌2个、市级名牌25个。
(四)成片发展、园区带动,优化工业经济布局。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效益,按照“一园三区”的框架,着力于“构建新体制、培植新产业、建设新城区”,突出抓好建桥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严格园区准人,强化产业导向。其中,A区主要发展生物医药业、先进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汀业;B区围绕玻璃纤维制造开发下游产品,发展材料工业:c区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及其它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双山工业园“退二进三”,引导企业向园区转移。力争到2007年,建桥工业园完成总产值超过14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大渡口工业”的目标,成为我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五)示范推广、开发创新,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以“数字大渡口”建设和“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引导企业大力开展管理信息化、研发信息化和生产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高设计、生产、营销和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培育5个重点信息化示范行业和土。户信息化示范企业。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加研发投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进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积极引进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力争2010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30个。积极运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严格控制新上高消耗、高能耗项目。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加大工业“三废”的二次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正确处理工业化与环保的关系,实行严格的准人制度,加强对工业项目环保设计、建设过程、竣工验收、生产过程的监督审查,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清洁生产,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坚决关停污染严重企业,加强工业“三废”和污染源治理,防止环境污染。五、着力强化六大措施
(一)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改革力度,确保企业改革按进度快速推进,努力盘活企业存量资产:规范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规范企业运行;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搭建融资平台,拓宽工业融资渠道;加快劳动力市场规范化建设,加强就业培训,规范和监督企业用工行为。健全完善“三条线”的社会保障,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配套改革。
(二)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好项目包装、跟踪、服务,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对招商引资者的奖励力度。瞄准世界500强、国内土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努力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力争20土0年前,有2—5户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和两户上市公司落户我区。进一步扩大冶金、玻纤、摩托车等行业的出口,巩固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力争到2007年外资参与度达到10%,出口依存度达到10%,2010年外资参与度达到16%,出口依存度达到12%。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型、科技型、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型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嫁接、联合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强对产业配套工作的组织协调,引导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加工、销售、原材料、零配件供应等配套服务。培育和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民营中小企业,支持一批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向大公司、大集团发展,努力使民营经济尽快做大做强。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把握人才的培养、使用、管理三个环节,建立健全人才投入、创业、评价、激励四大机制,抓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科技、管理和高技能人才: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打破人才引进限制,吸引优秀人才来区工作;对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奖励,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特别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的建设,让优秀企业家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依法保护企业家权益,积极创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空间。充分发挥专业技校、企业和社会的作用,加强职业教育、培训,重视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培训,·更多地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产业劳动者。
(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继续抓好以道路、交通、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发展壮大一批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培育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倡导和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整治市容环境卫生,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依法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切实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强化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深入开展创建最佳投资服务环境区活动,坚决杜绝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影响发展环境的行为,及时曝光,严肃查处,努力营造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环境氛围。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区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区领导任副组长,区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事机构设在区经委,负责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组织协调重大项目实施。建立完善区级领导和区级部门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重点企业例会制度、重点企业保护制度、现场办公会制度、突出贡献企业奖励制度,设立工业土10投诉电话,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十分突出重要的位置,加强指导协作,强化服务意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有关新型工业化的政策、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把新型工业化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认真做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及时到位。
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体,要增强新型工业化理念,把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推进新型工业化意义重大,任务光荣而艰巨。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本决定的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各种要素资源,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实现“富民、强区、升位”,早日把我区建设成为都市发达经济圈现代化强区而努力奋斗!
(信息来源:大渡口区地方商务之窗)
(信息来源:重庆地方商务之窗子站)
文章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