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开发俄高科技富矿双方得利 民企亟待支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 09:10 经济参考报

  大连海外归国创业学子李千育与大连市“官方”的相关部门,连手创立的中俄高科技合作“民办官助”新模式,突破了已往中俄高科技合作的做法。他们对俄方原创的高科技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后,已取得“电化学银离子回收技术”、“气体冷喷涂技术”等4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成果,其中两项居世界领先地位,还有16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成果正在进行科技合作与开发中。但目前这种新模式在运行中,面临重重困难,亟待政策扶持。

  李千育是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7年前到美国加州东洛杉矶学院工商管理分校学习EMBA课程,于2003年从美国回到大连,创办了大连科思特固态化学材料有限公司(简称科思特公司)。辽宁省、大连市政府以及李千育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共同摸索探讨出中俄高科技领域合作的一种新模式,即“民办官助”的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

  “民办”方即李千育创办的科思特公司,“官助”方则是政府的两个相关部门--大连高科技园区海外学子创业服务中心、大连国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政府的扶持下,由这家民营高科技企业搭建起了一个进行中俄高科技合作的平台——联俄高新技术转化中心(大连)有限公司(简称联俄中心)。其基本框架是,由俄方投入技术,中方投入资金。西伯利亚分院的秘书长担任“联俄中心”的董事长,中方的李千育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在联俄高新技术转化中心进行合作项目的股份中,西伯利亚分院用原创高科技成果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合作,拥有20%股权;中方参与的院校及科研院所也拥有股份,一般在3%。同时,“官方”也占有一定股份——大连高科技园区海外学子创业服务中心拥有3%股份、大连国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拥有3%股份。

  在这个平台上中俄双方开展高科技合作的都是一流的科研院所、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及以海外留学博士为主的专家团队。对所有的与俄进行的高科技合作项目,中方都组建起相应的专家组进行详细精确的科学论证并提出具体对策。然后把确定合作的每个项目都逐一落实到我国的一所国内知名大学或研究所,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首的团队负责引进吸收。项目确定后的市场运作则由联俄中心负责。

  据了解,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号称“世界第二硅谷”,其科技成果及人才优势为世界瞩目。多年来,到这个科学宝地“掘金”的中国考察团体络绎不绝,我国的许多城市曾以官方名义与该分院进行过多年的高科技合作探讨,但由于大多数访问团都是只有官方来谈,存在产学研脱节问题,导致了谈成的项目廖廖无几。

  俄方认为,大连的这种“民办官助”的产学研一体化的中俄高科技合作新模式,工作效率高,成果显著,因此俄方表现出了与联俄中心非常高的合作热情。经过俄方积极努力打破了俄方法律的多种障碍,西伯利亚分院与联俄中心首次签署了中俄双方共享其知识产权实现产业化的协议。

  在今年2月4日的双方合作工作会晤时,俄方一次就拿出50余项原创的、具有行业示范与牵动作用、市场潜力巨大的顶尖级高科技成果,主动与联俄中心进行合作,如“绿色矿物化肥制备技术”、“高强度玄武岩纤维制备技术”等,若引进消化成功,不但中国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且每个项目都可能产生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经济效益。西伯利亚分院还准备通过中方搭建起的这个平台,把200余项具有原创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成果通过这种新模式与中方进行合作,前景非常可观。

  这个中俄高科技合作的新模式,也引起我国中科院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中科院已确定由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参与由这个平台提供的可以进行研发的项目。目前,通过这种新模式参与合作的有中科院金属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单位。

  这种“民办官助”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模式所显示出的最大优势,首先在于对能够利用俄方原创高科技成果,尽快开发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非常有利。这不但没有侵犯俄方的知识产权,还极大地调动起中俄双方高层次的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及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又使研发资金迅速到位,更快实现产业化。联俄中心已开发出的4项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俄原创高科技成果,从每个项目的论证到落实不到两个月就可完成,已进入产业化的两个项目也仅用了半年时间。

  但据记者了解,联俄高新技术转化中心在运作发展中却正面临着两大危机:

  一是目前所拥有的资金及规模已与这个建立起的中俄高科技合作平台极不适应。如失控,将会使俄方对中方产生信任危机。李千育为搭建起这个平台个人投入资金已有300多万元,但面对俄方提供出的一大批具有重大意义的高科技成果转化所需资金,已深感力不从心。在记者采访时,这家民营企业老总发出呼吁:“这个渠道得到俄方的如此信任是费尽了心血,机遇非常难得,政府应该尽快给予大力支持扶植,不然许多俄的原创高科技成果无法尽快转化成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成果,那时后悔晚矣!”

  二是我国面对此次对西伯利亚分院的高科技人才与成果的国际激烈竞争,如不采取十分得力措施,也有失之交臂的危机。目前,一些国家对该分院的高科技成果资源的争夺已十分激烈,他们都在不惜投入国家的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进行拼抢。据西伯利亚分院来大连的俄科学家透露,有的国家看中方的“联俄中心”引进什么成果,他们也引进什么成果。

  有关专家认为,这是一次能够利用俄原创高科技成果,开发有市场前景的高科技产品,实现中俄双方互补互惠互利共赢的难得机遇,机不可失。为此,专家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国家应尽快出台大力扶持对俄进行高科技合作的相关配套政策,尤其应加大对这种合作新模式的扶持力度。大连创造的这种新模式,虽然对俄高科技成果进行二次开发,但可以转化成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成果,而且转化的速度也快,前景非常看好,但所需资金数额巨大。所以,国家应建立专项扶持基金进行扶持鼓励。

  二、设立政府扶植下的买方信贷资金,以支持这个平台在引进大批俄高科技成果进行消化吸收时,能解急需的购买俄样机设备,以及人才培训等大量资金的燃眉之急。

  三、降低对俄高新技术成果进行二次研发所获得的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专利申请费用。目前,我国专利申请费用是俄罗斯的10倍,如按目前收费标准,研发获得的专利越多,负担则越重,这势必制约对俄高科技成果更多地引进消化吸收。

  作者::董践真

  (来源:经济参考报)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