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幕的2005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让世人再一次看到了中国藏毯在全球市场的魅力。藏毯是青海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域文化而着力培育起来的新兴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青海省拟将西宁市打造成为“世界藏毯之都”。两千多年前源于青海的民族工艺奇葩--藏毯,在历经千年的沉寂落寞之后,开始步入产业化之路,重新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一、青海藏毯业发展现状
截至2004年底,青海省共拥有藏毯全能生产型企业10家:高原藏羊、海湖藏羊、天津藏原、天津藏羊、宁夏藏羊、甘肃雪羚地毯、山东定陶藏羊、多巴藏羊、海源地毯及美亚生态,外销经营型公司4家:天津公司、上海公司、日本公司、德国公司,省内织毯车间174个,年产量52万平方米,工业产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藏羊”、“藏之梦”两个品牌的产品发展到14个系列80个品种,产品销往欧、美、日等22个国家和地区,固定客户达到122个,2004年出口创汇猛增到2537万美元,8年间平均递增50%以上。企业、品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与日俱增,从业人员增加到2.36万人,其中省内从业人员为1.34万人。
作为省属重点龙头企业,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去年首次在青海报关结汇突破千万美元大关,实现年出口1700万美元。藏羊集团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已发展成为国家和青海省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藏毯产业的“领军集团”。青海省藏毯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勉业说,这个公司基本上代表了青海地毯业整体出口水平。就国内而言,有出口能力的地毯企业有360家,藏羊集团出口额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0%,是全国地毯出口总额的3%。全国地毯出口企业年出口额千万美元以上的有6家,500万美元以上的有20家,藏羊集团已跻身此列。2003年,省政府把藏毯列入全省主要产业之一,制定扶持措施加快发展。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藏毯,现在已从牧区作坊、农家小院走向世界的舞台,步入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近几年来,青海省藏毯产业高歌猛进,已跃居世界领先地位,以此为依托,去年以来青海省成功地举办了两届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在国内外市场产生了很大反响。如今,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青海藏毯正吸引着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今年,当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再次在西宁举办之时,1300多位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家相聚在这里,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商世界地毯产业美好的未来。二、四大优势打造“世界藏毯之都”
青海发展藏毯业同时具备原料、劳动力、发源地、民族文化及政策环境等优势,比之其他国家和国内其他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整体综合优势。青海省政府已就发展藏毯产业作出规划蓝图,提出以藏毯产品为核心,以藏毯产业为主导,培养国际性集团化藏毯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扩展产业链,使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整合发展思路,逐步迈向2010年全省生产藏毯20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1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从业人员16万人的目标,将西宁打造成“世界藏毯之都”。
(一)原材料优势
早在19世纪后期,西宁大白毛(从本省周边地区汇集到西宁的白色羊毛)就被国际地毯行业公认为是编织地毯的最佳原料。青海是这种原料的主要产地。今天的青海藏毯,是以西宁大白毛为原料,经艺人植物染色,手工捻线,精心编织而成。它柔软、耐用、美观、大方,又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在藏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汉族、印度和尼泊尔宗教艺人精华,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藏族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品。在功能上它又有隔潮御寒、保温取暖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之更具市场竞争力,在国际藏毯业中崭露头角。
(二)劳动力优势
藏毯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青海劳动力价格低廉,绝对优势明显,有利于市场竞争。据有关资料,藏毯每增加出口创汇100万美元,需要从业人员1600人。近几年国家实施天然草地休牧育草和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又有所增长,急需开拓新的就业领域。城市因国企改革,也有部分下岗职工急需安置。藏毯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藏毯产业的发展正好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
调查表明,2004年省内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34万人,比2003年增长10.74%,其中:农民工1.2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91%,比2003年增长10.91%。由于藏毯产业具有离土不离乡的优势和生产力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特点,已成为帮助农牧民脱贫增收,解决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节约劳动力异地转移成本的有效形式和有效途径。
目前,青海高原藏羊地毯有限公司已经建成和在建的以农户为主的藏毯半成品加工车间有164个(其中在建的42个,建成后可解决4000个就业岗位),涉及海东海北、海南、黄南和西宁所辖的三县等地,“公司+农户”的产销模式日渐完善,对以工促农、实现“农转工”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发源地和文化背景优势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是藏毯的故乡,而且藏族人口众多,具有丰富的藏文化背景。藏毯作为青藏高原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20世纪中期,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古墓群中出土的“毛席”残片,经考证是两千年前的藏毯雏形,可以说是现代藏毯的始祖。从这些“毛席”的纺织工艺、染色技巧看,当时已达到十分娴熟、稳定的技术水平。
青海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闻名于世,能够为不断提升藏毯的文化附加值和艺术水平提供不竭的源泉。藏毯是外向型产品,因其自然、古朴、粗犷的民族风格,迎合了现代人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心理要求,很受国外市场欢迎。
(四)发展环境优势
2003年,省政府把藏毯列入全省主要产业之一,制定扶持措施加快发展。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藏毯,现在已从牧区作坊、农家小院走向世界的舞台,步入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近几年来,青海省藏毯产业高歌猛进,已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世界地毯行业的大型专业博览会仅有德国汉诺威国际地毯博览会和上海国际地毯交易会。青海地毯国际展览会不同于汉诺威国际地毯博览会,后者是在消费国举办,而前者是联合中亚地毯生产国,并在地毯生产国和生产地举办。假以时日,青海藏毯将领跑国际手工地毯的发展,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也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地毯盛会。
藏毯生产投资小,而国际市场广阔。在藏毯产业的带动下,一些青海的地方经济活跃起来。从事地毯编织,不但让劳动者得到了实惠,而且让他们实实在在掌握了一门有用的手艺,实现了从接受别人输血到自我造血脱贫之路的转变。
在整合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经济时,藏毯这一特色产业因为是一项环保经济,在青海省决策者的眼中备受关注。2003年6月20日,青海省政府就发展藏毯产业作出规划蓝图。在这个蓝图中,青海省提出以藏毯产品为核心,以藏毯产业为主导,培养国际性集团化藏毯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扩展产业链,使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整合发展思路,逐步迈向2010年全省生产藏毯20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1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从业人员16万人的目标,将西宁打造成““世界藏毯之都”。(信息来源:纺织服装频道子站)
文章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