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目的不止于资金本身,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吸引外资使我国参与到目前正如火如荼上演着的世界经济新一轮分工中去,成为正在酝酿形成的新的全球产业链中的一部分。”在7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于媒体在中国吸引外资规模是否过大方面的质疑,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表示了上述观点。
商务部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5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25
378个,合同外资金额1161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44亿美元。外商投资遍及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目前,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450家在华投资,其中30多家设立了地区总部,外商投资设立的研发机构超过600家。
陈健说,中国吸收外资并不存在规模过大的问题。“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展开新一轮产业转移,我国能否在这个历史关键时期抓住产业调整的机遇,成为全球新的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显得尤为重要。”陈健说,对于吸引外资的政策,不能仅局限于从资金数字上看,还要考虑到中国通过吸引外资能够与国际产业链顺利对接,参与国际分工,通过外资带进技术、管理等诸多要素。
“而且,我国的外商投资规模与国际相比并不算大。”陈健指出,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将外商投资企业终止运营、资产折旧和撤资等情况考虑在内,按照国际标准估测,目前我国吸收外资存量仅为2130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还不到1%。
针对媒体指出的今年1至5月份我国吸收外商实际投资一反前一段时间直线增长的形势,开始出现下降的现象,陈健表示并不担忧。据悉,今年1至5月份我国新吸收外商投资企业16437家,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75%;合同外资金额649.7亿美元,同比增长14.8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23.6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0.79%。5月份当月的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94亿美元,比上年同比下降了10.29%。陈健说,这组数字从合同外资金额来看是增长的,有下一步增长的后劲。但是,确实实际使用外资下降了,这种下降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银行信贷紧缩政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由投资项目谈判的机动性造成。
作者::文婧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