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远期利好难解市场“近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07:01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呵护之心切明显袒露,政策利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市场仍然对利好投以淡漠的态度,这根带着长上影线的阳线反映出市场信心的重起,那么,“政策组合拳”到底有没有新意和实质性内容,市场的反映究竟是对是错呢?

  新意不少意在长远

  这些框架性的条款虽然包含有坊间流传的内容,但很多措施却是第一次出现的,反映出管理层在解决证券市场问题时的通盘考虑的全局思路,目的仍然是从市场的根本出发,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制度性基础。笔者认为以下方面就值得注意。

  一是因股权分置改革导致的有关国有资产的固有观念需要转变,这有利于扭转某种陈旧的偏见。“上市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市场化考核和管理办法”、“制定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会计处理规定”这两点就反映出这种思路的转变,也就是说传统的以净资产为惟一衡量标尺的观念随着国有股流通之后有了更市场化的参照系。国有资产的价值和二级市场股价挂钩之后会对国有股东的某些行为产生制约和激励,也使得衡量和考核的手段丰富完善。在对价的会计处理方面更新现有的资产计价方式将解决因支付对价导致的所谓资产流失问题。换句话说,如果以净资产计价,那么支付对价后当然会引起大股东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的减少;但如果改为股价来评估资产的价值,那这种“流失”可能反而会变成增值。所以,通过这些制度的重构,固有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概念将得到更新,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思想障碍会得以扫清。

  二是从制度安排上强化投资者的长线投资思维。“加大社保基金和国有保险公司入市力度,研究解决延长财务考核期限和投资损益会计处理等问题”反映出现有会计政策的不合理促成了机构投资者的“近视”行为,例如保险公司对封闭式基金投资以市价计入就忽略了其折价本身存在的潜在收益,而又以此作为考核标准自然会导致保险公司对封闭式基金的抛售。这种修改对培养机构投资者长远的投资思维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不过,尽管笔者认为这些反映新意的措施有潜在的利好意义存在,但这种效用的发挥将是一个“缓释”的过程,对目前低迷的人气难以起到挽救和促进作用。

  资金与筹码的供求之忧

  “组合拳”中最吸引眼球的当然非扩大资金来源莫属,但这一系列“开闸”措施和股权分置背后隐含的扩容压力相比究竟谁强谁弱呢?资金和筹码的供求天平到底向何方倾斜呢?在很多细则没有进一步落实之前市场心理仍然没有底,比如基金用股票质押融资是否有比例的限制或时间的约束,这看上去可能会有1000多亿的蛋糕是否真的能够得到;再比如QFII额度增加60亿美元究竟会不会受到外管局的绿灯放行,大家知道在QFII正式进来之前他们是如何焦急等待在外管局的大门口等候批文,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换句话说,资金的规模不确定是一方面,能够入场的时间不确定又是另一方面。

  再来看筹码的供应却让人难以乐观起来。新老划断前暂停发行新股可以看作是呵护市场的某种承诺,但新老划断时点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股市融资功能的停止必定是管理层心头之忧,而对股改后公司设置单独交易板块是否意味着新指数平稳运行下新老划断时机的成熟?而且两个板块的分开运行很可能加剧股价结构的分化过程,老指数的绵绵阴跌和新指数的稳步运行将同时出现,而此时的新老划断究竟是以老指数为参考呢,还是以新指数为参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辩自明的。

  所以,笔者认为“组合拳”透露给市场的资金筹码供求信号是不利的,起码是不明确的,而在资金极度匮乏的今天这种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利好自然不会被市场所接受。

  总体看来,“组合拳”有许多值得关注的远期利好显露,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善市场的预期,中期来看政策施力仍然不会停止,但市场信心能否恢复关键还要看这些框架的后续细化措施的落实跟进速度,在目前市场信心和资金匮乏的状态下,太远的水无法缓解市场大面积的干旱。

  《国际金融报》 (2005年07月13日 第六版)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