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储油会耗费巨额资金 战略石油储备在争论中起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 09:08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李成刚 见习记者 王栗涛

  随着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多次触摸到60美元一桶,美国能源部7月7日发布数据表示,一方面,美国上周成品油储备大幅增加了410万桶,达到1.172亿桶;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原油储备下降360万桶,降至3.249亿桶,汽油储备减少97.4万桶,为2.153亿桶。

  虽然这是两组相互矛盾的数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石油问题正深刻地牵动着世界经济的敏感神经。而对中国来说,除石油价格之外,战略石油的储备问题也再一次被摆到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上。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日前宣布,中国将从第四季度开始往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里注油。据了解,目前宁波镇海、浙江岱山、山东黄岛、大连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一期工程已经全面铺开,预计将在2006年或2007年竣工。其中,宁波镇海石油储备基地将从1000万桶的储存量开始,最终达到1.5亿桶的储备量。

  毫无疑问,随着第一滴原油注入国家四大战略石油储备油库,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问题正在揭去那半遮半掩的面纱。为什么战略石油储备这个老话题在今天成了新问题?中国是否需要建立石油储备机制?战略石油储备的作用更大地表现在哪些方面?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石油大学副校长、国际石油问题专家陈大恩教授等业内人士。

  中国:石油供应是否存在危机?

  来自海关总署的最新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6342万吨,同比增长3.9%,2004年我国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金额为431.6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金额达到261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超过500亿美元,继续成为我国单一商品第一进口用汇大户。

  上海社会科学院前不久完成的一篇关于我国能源问题的报告指出,石油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这份报告认为,一是原油需求迅速膨胀。2004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高达1.227亿吨,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据中石油的研究报告,我国原油需求在2010年将达到3.1亿吨,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4亿吨。二是供求关系矛盾日益显著。如今中国已探明可采储量为23.8亿吨,按目前1.8亿吨计算,中国很有可能在20年后出现石油枯竭。三是原油进口渠道单一。目前中国90%以上进口石油需要从海上运输,这其中又有90%海上船运需要外轮运输。中国进口原油的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由美国人掌控,一旦出现战争或外交等重大突发事件,能源进口将首先受到威胁。四是中国有一半能源进口来自中东,而美国不惜利用一切手段控制中东石油。美、俄、日在能源领域已对中国构成较大牵制,中国外部能源环境很不理想。五是应对石油风险的能力较弱。据专家粗略估算,如果国际每桶石油价格上升1美元,按照目前的进口量推算,中国将为此多支付6亿美元的外汇。

  对原油供应一旦出现危机该怎么办的问题,陈大恩认为,除非美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想制裁中国,但这样的情况不大可能会出现。中国的国力无需质疑,而制裁对美国也有很大的危害。“而且,现在中国的进口渠道正在向多元化发展。我注意到,从中东的进口正在下降,从哈萨克斯坦、苏丹、马来西亚等国的进口业务正在拓宽。在陆上,增加了两个供应口,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哈萨克斯坦。中国还在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进行液化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再加上拉美和非洲,进口格局正在多元化。”陈大恩说:“此外,对石油储备的问题炒作得太厉害,事实上,中国能源占第一位的,还是煤炭。”

  尽管如此,日见上升的原油依存度仍是我们不能不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自1993年以来,中国原油进口急剧增加,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03年中国原油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对原油的进口依存度达到36.1%。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亿吨,进口成品油3788万吨,扣除当年出口的原油和成品油,进口原油和成品油折合已经超过1.5亿吨原油。目前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经超过40%,并且还在不断提高中。

  这也就是业内许多人士提出加紧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一个出发点。

  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仍存争议

  有关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石油消费越来越依赖进口,确保石油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他们的观点是,中国石油进口的安全问题是很值得担心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国内储备。在没有储备的情况下,一旦石油供应中断,后果不堪设想。

  但与之相左的意见认为,进行战略石油储备,会耗费并占用巨额资金,其实际意义远不及象征意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编的《全球能源大棋局》中就提出:“与其将资金投入战略石油储备,不如用这些钱去找油。”

  据报道,美国奥克拉何马大学能源经济和政策研究所所长丹尼斯·奥布莱恩博士认为,美国为了应对1970年代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国家实施的石油禁运,才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制度,“这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失误和愚蠢的决策”,奥布莱恩认为,从经济角度来看,按照市场价格购买石油远比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划算得多。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目的虽然是为了缓冲一旦石油供应全部中断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但这只是政府官员和专家教授的构想,在现实中从未出现过,而且全球石油供应全部中断的可能几乎等于零。

  陈大恩认为,解放前中国的石油工业基本上为零,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基本上是依靠本国的资源来发展经济建设。石油工业在一穷二白的图纸上展开,随着玉门油田的建设,我国石油工业才算真正起步,而大庆油田的发现使我国变成一个原油出口国。周边许多国家也都成为中国原油的受益者。

  “早在1980年代就有人探讨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那时中国还是个出口国,而且中国的油价当时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价格爱涨就涨,爱跌就跌,老百姓不关心,政府也不关心,他不需要讨论这个问题。”陈大恩介绍说:“到1993年,是我国能源界的一个分水岭。”

  1993年中国由一个原油出口国转变为一个原油进口国。随后,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建立国际战略石油储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但此后就没有了下文。

  “主要还是有太多争议,意见不统一。”一位相关部门的政府官员告诉记者。

  国际战略石油储备的由来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根本的原因,战略石油储备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历次石油危机中应对策略的产物。同样,国际能源机构(IEA)是以加强西方发达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为目的,IEA在最初被提出时,就是为了敦促成员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以便在石油供应中断时,成员国可以互相分享它国的储备。

  纵观历史,国际油价的五次大的变动改变了世界能源格局以及世界经济格局。一是1973年10月1日至1974年1月1日,油价从每桶3.11美元上升至11.65美元二是1978年底到1980年底,油价从每桶13.34美元上升至43美元;三是1985年底到1986年10月,油价从每桶28美元下降到6.8美元;四是1996年10月到1998年12月,油价从每桶23.5美元下降到10.6美元;五是1998年12月至今,油价从每桶35美元下降到20多美元后,到现在实际价格达到50美元左右。

  在多次的危机中,尤其是1973年12月,欧佩克宣布收回原有标价权,并将价格提升至11美元,这次危机严重打击了二战后的西方世界,使西方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率走上下坡路,给许多国家致命一击,也同时暴露出石油供应是西方发达国家所共有的软肋。为此,美国政府决定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以应对危机的再次到来。

  国际能源机构(IEA)规定成员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定额为60天。最初有16个国家在《国际能源机构协议》上签字,到2002年,已有26个国家在协议上签字。总部设在巴黎。

  1979年的伊朗革命使石油输出迅速减少,当时由以前每天220万桶迅速降到每天10万桶的产量,基本只能满足本国需要,出口完全停止,10月11日有些国家突然没有了油,这些国家正好在北半球,遇到最大问题就是冬季采暖,随后这些国家提出通过IEA来分享这些储备,但是遭到拒绝,只好渡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随后国际能源机构(IEA)只能将战略石油储备水平由60天提高到90天。

  “但实际上”,陈大恩告诉记者:“对互相分享它国储备,IEA到最后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办法。”

  战略石油储备的实际作用究竟何在?

  2003年4月,发改委成立能源局,明确赋予其管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责任,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问题终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随着镇海、舟山、黄岛、大连这四个第一批入围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的动工,我国战略石油储备项目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舟山市经贸委专负责原油和成品油的张处长在电话里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现在也是刚刚启动,选点也很多,舟山是海岛城市,有地理位置优势,又是深水港口,有良好的岸线,建油库有辐射功能。”

  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其实际意义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陈大恩说:“在七十年代出现战略储备这个词后,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有一部分是人为把它(战略石油储备)的功能给大大强化了,搞成这么大规模有它特有的因素,一是近几年来供应比较紧张,虽然不能说是严重的供不应求,但在这20多年里世界石油市场基本上是一种供大于求的局面,1986年以后一直到1990年代初,欧佩克怎么开会油价也上不去,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市场前提。二是在我看来,我们过多地从中国局部考虑这个问题,石油供应的能力远比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多。”

  陈大恩强调:“我不是说中国不需要战略石油储备,中国应该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去看问题,而不只是从军事和国防上。”

  “从政府的角度分析,石油供应中断最大的危害是什么?”陈大恩说:“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危害是中国好的经济增长形势会停顿,最大的安全是经济的安全,不要因为(原油)供应中断,使中国每年7%至8%的增长减慢。”

  虽然有人认为石油储备有百利而无一害,而且对国防安全也有好处,还可以调控市场价格,但陈大恩却并不完全赞同这一看法:“首先我们还是一个产油国,我们还是应该从大的政策调整上去解决原油短缺的问题,而不是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怎么增加原油储备上,战略石油储备就根本没有军事这个用途。还有,哪个政府会去用实物调节价格?所谓调节是动用资金来调控。克林顿当年在美国东北部动用过战略石油储备,那也只是为解决供应紧缺,而不是用来调节价格。”

  天则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茅于轼也认为,美国、日本等石油进口大国目前都有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但其战略石油储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付一旦石油供应中断,确保一定时期的国内石油供应需要,而不是为了平抑石油价格。

  陈大恩认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制定储备计划也要符合中国的国情,政府考虑适当的石油储备,在供应中断后起一个调节的作用。如果石油有三四个月供应不上,建多少储备都没有用,“没那个实力也没那个必要,因为中国毕竟不是日本,不是一个纯进口国,中国有一定的石油产量,可以通过调节市场政策来解决问题。当然这个局面也不是一下就能调整过来的。适当地有一些战略石油储备,也就有了一定的威慑力。”陈大恩说。

  北京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清议研究员认为,虽然从战略角度看,中国也应当建立自己的石油储备,掌握这种威慑手段,但中国千万不要去步美国和日本的后尘,以冷战思维对待石油安全问题。清议认为,全球化才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根本出路。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战略石油储备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