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兰洽会出现如此新闻:庆阳市正宁县制定的招商引资政策中,不仅对投资者实行“零地价”,而且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年纳税80万元以上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发给相当于副县级四档基本工资(7月10日《兰州晚报》:《招商使“绝招”,千万投资者可享受副县级待遇》)。
我们理解西部地区吸引投资的迫切心情,但以如此手段招商真让人匪夷所思。
政府干预下的招商引资,使本应在成本导向下的企业投资行为与追求地方利益的政府行为合二为一,市场信号完全被扭曲了,“零地价”也不再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财政支出为“老板”发工资则违背了“公共财政”的基本理念,可谓典型的“赔本赚吆喝”。如听任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不仅侵害公众利益,而且会导致土地等资源的巨大浪费。
随着西部大开发兴起,国际资本与国内民营资金寻找机遇,政府招商引资活动正从沿海波及内陆地区。在投资热潮中,曾经在沿海地区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必须引起人们的警惕:“门槛一降再降,成本一减再减,空间一让再让”,招商引资成了“一把手工程”,压指标、压任务,不顾地方实际强上项目;拼地价、拼税收,追求GDP短期内的大幅增长。土地等有限资源过早“告罄”,百姓收入增长幅度大大低于GDP和财政收入增幅。
政府官员的非理性行为往往是政绩观偏差造成的。招商引资无序竞争的背后是以经济增长为主考核指标的“紧箍咒”。由于“GDP崇拜”、“财政收入刺激”的影响,政府部门及其官员产生了“角色错位”,完全忽视了自己应尽的职责。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去年“两会”讨论时,谈到政府职能的四条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他强调,政府要从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中跳出来,变为对经济的宏观调节,要保证市场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温总理准确界定了政府职能,确实值得各级领导认真揣摩和深思。
因此,政府及其官员必须从“过多过滥”、“无序竞争”的招商引资中解脱出来,并尽快适应政府职能和作风转变的社会需求,通过政府部门职能转型、官员思维变革以及廉政制衡约束机制的同步推进,为本地区、全社会、所有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种下了法治的“梧桐树”,又何愁引不来“金凤凰”?
作者:顾一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