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缩小对价“剪刀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11:47 证券时报

    “剪刀差”一般是指工农业产品的比价差距,但是,这种情况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中表现的也很充分。以近期公布方案的某上市公司为例,其每10股送3.2股的方案,虽然比市场流传的每10股2.5股增加了0.7股的对价,超出了市场预期,非流通股实际总共支付了1.28亿元,但其20.815亿股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后,马上就可以升值到123.22亿元。在这里。对价成本之低和升值水平之高,是一种明显的“剪刀差”。

    再从改革给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在权益方面带来的变化来看,“剪刀差”的差距之大也是令人十分吃惊的。根据韩志国的计算,非流通股的权益增厚是流通股权益增厚的数倍。这还说得上流通股利益得到了充分保护吗?

    许多用创新的名义搭顺风车的新名堂给对价“剪刀差”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权证效应表现在对价上就是带来“剪刀差”的不确定性,不过,其不确定性的发展方向并不是有利于消除或缩小“剪刀差”,而是有可能强化和扩大“剪刀差”。

    此外,有些试点方案还提出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的计划和向内部职工股支付对价的计划,这些计划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内部人得益,另一个特点就是截流或分流了流通股投资者应得的对价份额。表现在对价上,则同样强化和扩大了利益上的“剪刀差”。据测算,这部分用于内部人激励的送股,等于分流了流通股东的对价。有些上市公司设计提出的对价方案,内部职工股的实际得益不仅比流通股东优厚的多,而且比非流通股东也优厚的多。其实,重要的并不在于流通股东少得了多少,而是他们在大股东的心目中的份量有多少。大股东宁肯花大价钱造就自己的百万富翁,也不愿为流通股东多着想一点。这种权利地位上的“剪刀差”,正是对价利益上的“剪刀差”的决定因素。

    虽然试点规则有一条不除权的规定,但是,试点股复牌以后的走势却不约而同地进行自然除权,这说明它对市场价值中枢带来的位移压力是不容低估的。非流通股可流通权益的升值必然导致整体股价估值价值的下降,这也是一种“剪刀差”,并且是对价“剪刀差”的必然延伸或必然结果。事实上,由于利益的不对称和信息的不对称,对价“剪刀差”将呈现扩大的趋势。

    从目前为止的试点情况来看,不仅非流通股东所支付的对价成本与其所获得的流通权的溢价是不相称的,而且非流通股东的权益增厚也大大高于流通股东的权益增厚。换言之,“剪刀差”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扩大了。这显然有违股权分置改革的初衷。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