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房地产业的治理与调控理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10:12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杨慎:房地产业仍是政府参与的行政主导性行业

  我对当前房地产业整体状况的判断是:第一,投资过快不过热。不存在总体上供大于
求而形成的整体过热。现在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是摆在居民各类消费前三位的需求。第二,房价降幅不降价。现在房价要解决的问题是降幅而不是降价。房价取决于供需关系。需求普遍在增长,但土地紧缩、银行贷款紧缩导致供给减少,价格必然上涨。第三,现在的房屋标准偏低不偏高。总体来讲,不是建得好的商品房太多了,而是好的房子还不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买房的人会越来越多,对好房子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房价具有永久的刚性。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应注重调控的内容和方式。目前的现状是:房地产业仍是政府参与度很强的行政主导性行业,当前的价格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土地供给、银行信贷等体制政策造成的。房地产的主要资金来自银行,土地则由政府控制,税收标准由政府制定。金融、土地、税收、规划等房地产业发展的主要条件都依赖于政府。房地产业的很多问题是体制、政策上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就必须要更多地考虑从现行体制上着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聂梅生:三大张力影响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之所以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对象,与中国经济的三大张力有关。房地产业面对的三大张力是:

  第一,经济的张力。首先,由于房地产的开发、投资、房屋中介、二手房交易都是放在房地产业中,所以产业链过长,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关联进来。宏观调控要熨平经济周期,给经济降温,首要就是调控房地产。其次,由于房地产与金融密切相连,而金融改革又慢,因此防范金融风险的压力也转移到房地产上。金融市场中,股市、楼市、汇市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把楼市和汇市结合起来看,就会理解国家的调控思路。想一想,你会不会在楼价那么高的情况下,使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有这么大的风险,所以现在钱都在楼市这边。第一股张力就集中在这里。这股张力能否缓和,关键还要看经济的走势,而不仅仅是房地产业内的事。

  第二,和谐社会的张力。和谐社会与房地产业的关联也很大。首先,本应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的经济适用房,其现实用途被扭曲。概念界定得过于宽泛,导致经济适用房在过去成为拉动经济的力量。所以,一定要让它定位在低收入群体,承担起社会保障的功能。其次,土地问题导致“三无农民”(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的出现,这个压力也很大。这种情况之下,构建和谐社会,房地产业又站在核心位置之上。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张力。现在中国GDP总量占世界GDP的4%~5%,但消耗全世界资源的比重却相当的大。所以,作为企业来讲,早练内功,多尽社会责任。对后两股张力,房地产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贾康:划清“可为与不可为”的政策界限

  房地产业起基础作用的还是市场机制,因此政府应当厘清房地产商品和准公共产品之间的界限,把商品交给市场配置,而在带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领域,更多地发挥政策调解的作用。

  这就要求,在产品供给上划清真正的低端和高端。低端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寓房”。“居者有其屋”只能定位于“廉租房”。在这个领域,政府的管理成本是不低的。政府必须相对合理地提供廉租房成品,还要大量介入一些环节,从建房用地到谁做建筑商,房子成型及其后的监理、验收、分配。虽然成本很高,但从整个社会的协调稳定来看,政府必须履行这个公共职能。

  经济适用房的概念过于模糊,它在定位上本想延续廉租房的逻辑,并扩大到更高层面,但实际的边界在管理上的负作用很大,政府真正用来雪中送炭的钱往往变成了锦上添花。什么人住经济适用房?什么人住普通商品房?这么细的划分,很难靠政策调控做出来。因此,在低端里面应当进一步划出真正的低端和中端的界限。

  高端应当交给市场。高端在形态上很好认定,就是独立别墅。调节起来,在短期内不一定能操作。但以后在其他的配套措施跟上以后,比如征收不动产税,首先涉及到非经营性不动产税时,可以从这些房子开始尝试。有些高端房子的房价应该高,政府没有理由去限制它的价格。

  哈继铭:房价泡沫与房地产制度建设

  房价涨得太快有三大风险。一是产业链很长,房地产的发展带动了钢铁和水泥行业的发展,而钢铁和水泥是高耗能的行业,房价涨得太快造成了油电煤运的短缺和经济过热。第二,房价涨得太快能够拉大贫富差距。一般来讲,先买房的人收入水平本就比没买房的人高一些,买了房以后房价又涨了,后面的人要以更高的价格买房,贫富差距就进一步拉开了。另外农民进城买房也会受到影响,上涨的房价加剧了他们的贫困。第三,房价涨得太快会增加金融风险。房地产建设和购买两头都有银行贷款。有些城市,银行给开发商和购房者的贷款占总贷款的70%,比重非常高,而且在全国范围内还在不断上升。如果房价真是在某些地方存在泡沫,泡沫的破裂会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影响。

  现在对房地产的调控,行政措施比较多,真正价格性的宏观调控比较少,对需求方的宏观调控几乎没有。有很多看似宏观调控的问题,其实是制度建设的问题,要把这两者区分开来。比如资本级差利得税,就应该是制度建设。它不是暂时的偶尔使用的调控政策,而是一贯的不可缺少的制度建设。制度性建设要到位,要持之以恒,至于价格要涨要跌,那是市场的事。市场需要政府的监管,这些监管更多的体现在制度建设上,有良好的制度保障的市场才会是好的市场。

  孟晓苏:宏观调控已“力度适中”,应“及时转折”

  房价上涨过快的原因,是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解决供不应求造成的价格上涨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需求,二是增加供给。

  目前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以抑制需求为重点,措施已经到位并已见成效。主要城市的市场销售淡定、房价增幅略有下降,全国性的房价增幅已经回落。

  由于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扩大内需、刺激内需,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从长远看,中国人的内需,特别是在住房和汽车方面的内需是压不住的。扩大内需,是中国发展经济最主要的动力,是长期可以依靠的。因此,宏观调控仍应当力度适中。我认为此次宏观调控在抑制需求方面的目标已经达到,应当把握力度,及时转折。目前能否及时转到增加房屋供给上来,是这次宏观调控的关键。转换及时,将有利于产业和宏观经济的长期发展。

  潘石屹:宏观调控不能重蹈覆辙

  1993年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使得整个产业冷了5年。当年50%的房地产发展商被淘汰出局,两年内市场开始一路低迷。为了把住宅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央后又出台好多政策,如减息、提高按揭贷款成数。花费很大精力才把市场重新培育起来。

  这次的宏观调控已经使得房地产市场进入了观望时期,老百姓不敢买房子,所以大多数房地产公司资金状况都不是太好。为了让房地产市场健康的发展,政策需要理性。宏观调控不应重蹈覆辙。

  任志强:政策调控的成本与社会保障的责任

  在制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都有一个谁来承担政策调整成本的问题。现在的宏观调控可能会造成国民财富的流失,那么谁来承担国民财富流失的责任?这可能需要在决策前事先要有一个东西来加以约定。

  我们最近出台的所有政策里,没有一条是用来降低成本的,尤其是没有一条政策是降低土地成本的。国土资源部认为土地价格是合理的,而且还要继续升,贷款成本是上升的,交易成本是上升的,开发成本也是上升的。既然没有一条政策出台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反过来要求总体产品价格降低,这其中的理由是什么?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