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以和为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10:05 中国经济周刊

  600年前的7月11日,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航海家和外交家郑和七下西洋首次出航的日子。郑和当年途经的亚非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纪念活动。我国更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联合17个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从今年起将这一天定为“航海日”,同时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每次率领27000人以上的船队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
和地区,远达红海与非洲东南岸,据传甚至到过南极和澳洲。其船队规模之宏大,航海技术之先进,组织指挥之严密,都是当时其他海内外远航活动所无法比拟的,远在欧洲人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之先近一个世纪。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曾说过,“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中国被侵略了……如果从明中叶算起,有三百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不开放不行……你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肯定不可能。”有人说,郑和时代是中国大明朝向世界开放迈出的一小步,而邓小平时代则向世界开放迈出了的一大步。

  郑和下西洋这一旷世之举,最为引人关注的还是贯穿始终的中华民族的“和”精神。

  明成祖朱棣在派郑和出使时曾经说过:“今遣郑和赍敕普谕朕意,尔等只顺天道,恪守朕言,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郑和七下西洋所率“舟师”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但他“不穷兵,不疲民,而礼乐文明,赫昭异域”。所到之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国家不论大小,人民不论多寡,一道“共享太平”。在与他国的商贸往来中,以诚相待,平等交易,互惠互利。因此深受各国欢迎和尊重,被视为仁义之邦。

  李约瑟曾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中国古代的皇权帝术常被分为“王道”和“霸道”。王道,群经之首《周易》就是“自强不息而厚德载物”,儒学核心则是“仁者爱人”,兵家则追求“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相反,霸道则是“耀武扬威”、“穷兵黩武”,采用暴力征服。从历史经验教训看,遵王道者民富国强,长治久安;而行霸道者则“勃似兴而实亡忽”。因此,以和为贵的“王道”自古就是历朝大多帝王所首选。

  明宪宗朱见深曾为其有名的“一团和气”图题记道,“合三个以为一,达一心而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和以召和,明良其贵,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备”。

  郑和西洋之行所建立和代表的正是中国传统的王道,即“和”的“共生哲学”——仁者乐山,山资众生;智者乐水,水容百味。郑和通过和平外交、公平贸易和文化交流顺利实现了当时“四夷臣服,共享太平”的国家理想。

  “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今天,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和谐社会,倡导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根本上就是要把中华文化中“和”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这或许才是郑和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纪念郑和最有价值的内容。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