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部委专题--商务部 > 正文
 

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乘势而上 奋力崛起 努力续写我省商务事业发展新篇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09:55 商务部网站

  ——王福宏厅长在全省商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1月11日)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商务厅成立后的第一次年度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
今年各项商务工作。省政府领导对此非常重视,文省长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是此次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的主题报告,我们要认真学习,切实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商务厅报告工作。

  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2004年商务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商务厅的组建、出口退税新机制的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行政许可法》和新《对外贸易法》的施行、投资体制的变革,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省商务系统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于“861”行动计划,着眼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加大工作力度,保持了全省商务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进出口、利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四大衡量商务工作成效的主要指标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全面、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72.1亿美元,增长20%以上,居中西部首位;利用外资13.61亿美元,增长2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国的位次由18位上升到第15位;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突破2亿美元,达到2.12亿美元,增长30%以上,年末在外人数突破万人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3亿元,增长12.9%,是自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

  回顾一年,除了做好日常职能工作外,我们重点加强了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强政策促进。

  去年最为关键的外经贸政策调整莫过于出口退税新机制的施行。我们会同省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出口退税新机制,千方百计加快退税进度,全年共计免抵退税54.5亿元,超过前两年实际办理免抵退税金额1.6亿元(前两年总额52.9亿元),其中清退以前年度老账27亿元,退付2004年前10个月税款27.5亿元,退税进度居全国前列,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局面。同时密切跟踪新机制的运行情况,积极化解负面影响,及时反映市县超基数退税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了省财政的大力支持,缓和了出口退税新机制运行中的矛盾和困难。会同财政部门争取并落实国家及省各项出口促进政策,并根据WTO的规则要求和外经贸政策的变化,出台了2004年度省级出口促进政策。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目标考核责任制,出台了《关于加快省属国有大企业利用外资步伐的若干意见》,争取利用外资专项促进资金。联合海关、外管、国税、检验检疫等四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加工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改善了加工贸易发展环境。积极争取政策性贷款,帮助企业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优惠利率贷款5.7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0.2亿元。指导、帮助企业申请“走出去”扶持政策。争取的国家流通业结构调整国债项目贴息资金和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也正在落实之中。

  (二)大力促进外贸结构调整。加快构建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龙头、加工贸易为重要形式的进出口新格局。

  以家电、汽车及零配件、船舶、叉车等为重点,推动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占出口总额比重首次突破30%,比上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以子午线轮胎、柠檬酸、工业用导电膜玻璃、医药产品等为重点,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保持在30%以上。以清理历史遗留问题为突破口,优化加工贸易发展环境,力促佳通轮胎、金隆铜业、日立家电等企业大力开展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10亿美元,增长70%以上,比重比上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生产型企业出口。进一步完善了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工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38家重点生产型出口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马钢、丰原、佳通、日立等一批出口过亿美元的生产型骨干企业,同时采取业务培训、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培育中小生产型企业的出口。去年新获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788家,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全年生产型企业的出口占比首次突破50%,增幅高达57%,成为推动我省出口增长的主力军。外贸主体规模不断壮大,全省进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已增加到16家,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5%,其中马钢、省技术进出口公司分别超过5亿美元。出口过亿美元的市有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铜陵、滁州、安庆、宣城、六安等9个市,比上年增加3个;出口超1500万美元的县有10个,比上年增加3个。切实做好进口工作。围绕“861”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加快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加速产业升级步伐和结构调整进程。全年完成机电产品进口国际招投标167项,委托金额3.6亿美元;引进先进技术115项,合同金额2.8亿美元;铁矿砂、铜矿砂、塑料原料、纸浆、天然橡胶等资源性产品的进口12.8亿美元。外贸的发展尤其是出口的快速增长对全省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预计出口拉动全省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解决社会就业97万人。

  (三)强力推动利用外资上规模上水平。注重发挥利用外资四大主体作用。

  2004年全省各市均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其中合肥超3亿美元,芜湖超2亿美元,淮南、马鞍山、蚌埠超1亿美元,阜阳、池州、六安位列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前三位;省属国有大企业利用外资的步伐明显加快,全年省属国有大企业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3%,比上年增长1.1倍,在全省42个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在谈项目中,省属国有大企业项目有12个,投资总额达到17亿美元,且全部为过亿美元的大项目;省级以上开发区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6亿美元,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47.3%,比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合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比中综合指数排名比上年分别提升了5位和2位;县域利用外资取得突破,年中由各县(市)书记、县长参加的全省县域外向型经济工作会议极大地推动了县域利用外资的发展,全年县域利用外资比重达到16.3%,比上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宁国、南陵、无为、庐江、舒城、繁昌、芜湖、含山、青阳9县(市)当年实际利用外资超千万美元,其中宁国、南陵超2千万美元,超千万美元的县(市)数量较上年增加了5个。滚动推进“五个一批”项目。将夯实项目基础作为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定期摸查712个“五个一批”项目、95个跟踪项目和108个赴港招商活动签约项目的进展情况,初步建立起全省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项目建设和跟踪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利用外资新领域。去年全省新批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项目134个,合同外资额3.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39%和79%。同时资产并购、股权并购、境外上市等多种形式利用外资也取得新的成绩,投资总额近6000万美元的德国柏林水务并购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项目是我省第一家以TOT方式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皖通高速在香港上市利用外资近6000万美元。加大引进世界500强工作力度。积极开展针对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的招商活动,推介项目、拜访公司总部和驻华机构,加强联系、拓宽渠道,引来了意大利菲亚特、日本东芝、日本住友、法国家乐福、韩国SKC等5家新的世界500强企业,打破了3年来一直没有新的世界500强进入我省的局面。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4家。强化利用外资协调服务。建立大项目绿色通道,多次配合联合利华、日立挖掘机、佳通轮胎、圣戈班管道、平圩发电等十多家骨干外商投资企业“跑部”,协调解决设立或变更中的有关问题;全年为外商投资企业办理免税确认书和进口登记许可证近千份,各类审批项目553个;办理各类交办、协办件59件,其中省领导交办件12件,外商投诉案件11件。良好的服务坚定了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信心,去年全省共有包括日立挖掘机、帝伯格茨、圣戈班管道在内的146家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了增资和利润再投资,增资和再投资额达到4.9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注重发挥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作用。

  中铁四局、省建工集团、省外经建设集团、省国际经济合作公司、芜湖外经服务公司等10家外经企业依托73个重点项目,完成营业额占全省总量的90.2%,省外经建设集团承建的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改扩建工程被外交部授予“优良工程最高评级”称号,并受到省政府通令嘉奖。强力开拓对外劳务合作市场。加强外派劳务经营企业和外派劳务基地县的对接合作,全年外派劳务突破5000人、年末在外劳务突破1万人,创历史最好水平。积极推动对外投资。全年新批对外投资企业12个,中方协议对外投资额2464万美元,占历年总量的35.3%和48.6%。马钢对澳大利亚投资1500万美元开采铁矿石、华东电子研究所在俄罗斯设立研发中心、省建工集团在塞拉利昂设立拖拉机组装厂、安徽新和成皖南药业有限公司在加纳开办制药厂等,标志着我省在境外投资开发利用资源、建立研发机构、对非投资获得突破。努力争取国外援助。新获外援项目7个,协议援助金额1878.5万元,实施外援项目12个,已到位外援资金1202.6万元,促进了我省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境外企业管理。会同省外汇管理部门开展全省境外企业联合年检和境外投资综合绩效评价,会同公安、外事等七部门开展全省非法外派劳务清理整顿,配合我驻外使馆经商处及有关部门及时协调处理涉及直接派赴或间接外派阿尔及利亚、科威特、阿联酋、新加坡劳务纠纷4起,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我省对外劳务合作形象。

  (五)积极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推动商之都、合肥百大等在全省各市建立连锁店,去年合肥百大、商之都连锁经营销售额分别达到33亿和26亿元,增长均超过35%;推动农资连锁进镇下乡,辉隆集团和徽商农家福公司农村连锁经营网点分别达到800个和690个,分别净增440个和395个,销售额增长70%以上。全社会商业企业连锁经营销售总额可达200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注重提高流通企业集中度。1-11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4%,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4.6个百分点;全省前10位大型商贸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6.8%,高于社会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徽商集团被列入全国培育的20家流通领域大企业集团序列,全年销售额突破150亿元,增长20%;百大集团全年销售额达73亿元,增长29%。推动消费结构升级。通过工商、商商联手开拓市场,倡导新型消费模式,居民消费倾向已逐步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服务型。1-11月,限额以上商业企业通讯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90%,汽车类增长16.4%,家俱类增长29.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00%,餐饮业增长15.5%。加强“三绿工程”建设。完善三绿工程工作组织机构,组织开展“三绿工程”宣传月活动,着手编制《安徽省三绿工程建设规划》,大力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保障食品安全。建立健全市场监测与调控机制。初步建立了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和茧丝绸企业四大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框架,为有效实施市场监测与调控奠定了基础;建立了省级生猪储备制度,确保突发公共事件、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畜禽疫情等突发事件后的肉食品市场供应;深化茧丝绸体制改革,推动茧丝绸产业化发展,实现了农、工、贸共赢局面,蚕农户均收入较上年增加300元。

  (六)扎实开展市场秩序整治。

  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突出重点,制定方案,深入一线,明查暗访,协调各执法单位开展了以生产生活资料、食品安全、非法采供血和单采血浆、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以换发经营许可证和场点清理整顿为突破口,组织开展了成品油、生猪定点屠宰和肉食品市场突击检查、蚕茧收购市场秩序督查。参与了阜阳劣质奶粉、滁州假冒汽车离合器等重大案件的查处。配合相关部门处理了奇瑞公司与美国通用公司的知识产权纠纷和郎溪十字铺茶叶农残超标问题。组织编制了2005-2007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划。围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目标,会同监察部门对各种地方保护行为和分割市场的文件进行了清理。据不完全统计,6次组织督查组对全省17个市和9个县(市)的整治工作进行了2次以上的督查,全省共查处各类制假售假案件15000多起。

  (七)不断深化财贸、税贸、银贸、关贸、信贸、科贸、检贸、汇贸协作。

  会同、配合省财政厅兑现出口促进资金,出台省级出口促进政策,分解落实出口退税基数,争取省财政补助市县超基数出口退税。会同、配合省国税局贯彻落实出口退税新机制,千方百计加快退税进度。争取省地税局对省直外贸企业改革的支持,减免税收1500万元。协调各商业银行召开银贸协作座谈会,现场对接资金供求,促成银行、保险、出口企业合作开展保单融资业务,融资额7000多万元。配合合肥海关清理145家企业加工贸易逾期手册364份,涉及金额1.1亿美元,彻底解决所有历史遗留问题,并完成5家企业升级A类企业工作。会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宣传推广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承保出口额2.7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8.6%,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联合省科技厅等7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意见》,已由省政府批转实施,经验被商务部在全国推广,我厅和省国税局被国家8部委授予全国科技兴贸先进单位称号。配合省检验检疫局在部分市设立电子报检点,推荐美菱、华凌、荣事达等31家企业获得绿色通道资质。特别要指出的是,口岸管理职能划归我厅后,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口岸管理机构,在海关、商检、边防、海事等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口岸开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合肥航空口岸对外国籍飞机开放、池州口岸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即将获得国务院批准,全省省内口岸进出口货物量首次突破200万吨,进出境旅客突破4万人次。我这里之所以将这项工作详细报告一下,因为这里面包含着兄弟部门对我们太多的支持与帮助。令我感触至深的不仅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有形的方面,更是在具体、有形的东西背后,在我们实际工作的交往中,兄弟部门无论是领导还是处室同志所表现出来的对工作的认真劲、责任感、善沟通、好配合的精神和作风,无形的帮助更胜过有形的支持。

  (八)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去年是《行政许可法》和新修订的《对外贸易法》实施的第一年,我厅将推进依法行政作为商务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我们多次组织了不同形式的学习、宣传、培训、研讨等活动,强化干部职工“虑必及法、言必合法、行必循法”的依法行政意识,并通过多轮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互动,对所有政务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共清理出行政审批、审核、登记、鉴定等各类政务事项49项,其中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许可项目10项,受商务部委托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14项,其他非行政许可类项目25项。对清理保留的所有事项,我们都制订了具体、统一、规范的实施程序和办事流程,公布申请条件,明确办理时限,努力使我们的一切行政理念、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结果都置于法律法规的框架之中。同时,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制订了全省商务系统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和实施方案。我们还积极组织反倾销应诉,维护企业利益,去年全省遭遇了5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7起、反补贴调查1起,涉及16家企业8种产品。

  (九)着力加强基础建设和素质建设。顺利组建商务厅。

  这是我厅去年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省编办的具体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商务厅的组建工作,所有职能按规定进行了有效整合,所有人员按计划及时到位上岗,所有工作按要求平稳对接并全面展开。强化制度建设。商务厅成立伊始即着手开展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构建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的科学管理机制,共出台了《省商务厅工作规则》等38项制度,使得机关运行自始便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加强政务窗口建设。除了特殊资金项目和已下放各市的项目外,其余行政许可项目全部进驻政务中心窗口办理,另有30项非行政许可项目也本着便民、规范、公开的原则进驻中心,并实行“项目名称、审批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七公开,依法办理、规范运作、优质服务。拓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突出服务功能,改造、更新和完善了公众网和出口商品网、招商网、业务网,初步建立了以提供政策法规、商务动态、网上办事、项目推介、商品展示、交流洽谈等为主要内容的、多渠道、高效率的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公众网访问量居于全国商务系统政府网站前10名。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注重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开展调查研究、业务培训与宏观政策研究,全年共完成各类调研活动、政策与业务培训和课题研究100多项,举办市场调研报告会、宏观课题研究成果通报会、依法行政讲座、业务政策宣讲等20余次。选派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同时还先后选送11名干部赴境外学习培训或在驻外使馆任职。配合省人事厅,具体承办并顺利完成向社会单独公开招考3名公务员工作。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省外贸学校顺利升格为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工会等基层社团工作主动活跃。老干部工作扎实、服务到位。厅机关先后被评为“三优文明单位”、“扶贫优秀单位”、“先进基层工会”等。

  (十)成功组织各项重大活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牵头承办了规模最大、反响最强、收获最丰的赴港招商活动,通过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拜访董建华、李嘉诚等政要商贾,举办投资说明会,开展经贸洽谈,在香港掀起“安徽旋风”,各方反应强烈。成功举办了2004年安徽省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以政府资信搭建平台,汇集了1100多家进出口企业、5000多种出口商品和8600多家外商,意向购销总额达7000多万美元,这在中西部尚属首次,被列入“数字安徽”建设重点项目。具体承办了投洽会、高交会、广交会、华交会、西洽会、青洽会等近30个重大经贸活动的组织参展工作,为企业开拓市场、贸易洽谈、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开创性地组织了3个国际市场调研小组赴南美、非洲和东欧进行新兴市场调研,通过对目标市场特点、进入通道、开发模式、互补形式的调研,为我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奠定良好基础。直接参与了7次由省领导带队的高层出访,并接待了比利时王储、日立集团董事长和总裁、香港中华电力总裁、韩国纺织联合会会长等一大批高层来访。去年全省商务出访团组664个2823人次,邀请外商1280批1998人次,接待来访团组65个648人次,无论规模还是层次均有大幅提高,有力促进了我省对外经济交往。

  2004年全省商务事业能够保持如此良好的发展势头,来之不易。

  这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强有力领导和正确决策,分管省长更是经常性给予指导,全年省领导就商务工作做出了100多项重要批示,亲自协调出口退税等商务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率队招商跑部;离不开省直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协作和鼎力配合,特别是省委办公厅、人大办公厅、政府办公厅、政协办公厅、财政、国税、地税、海关、检验检疫、外管、科技、人事、农委、国资委、发改委、公安、工商、外事、信息产业、外宣、教育、药监、质检、卫生、银行、保险等部门,给了我们工作很多帮助和指导;离不开各市县党委、政府对商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地都把发展商务事业尤其是外向型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座的各位市长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离不开全省商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和无私奉献,包括市县局的同志,包括厅属各单位、驻外机构、各协会、中心的同志,大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省商务厅党组向战斗在商务工作第一线的全省广大干部职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商务事业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省商务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

  具体表现在:大开放主战略的实施尚未完全到位,部分地方因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变化对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产生了模糊认识、甚至产生动摇;外贸结构总体层次偏低,进出口在中西部领先的地位不牢靠;利用外资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太小,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企业“走出去”意识淡薄,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较弱;对流通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认识尚未真正形成共识,流通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流通工作基础比较薄弱,流通企业规模偏小,市场整治任务依然艰巨。最大的问题是商务干部队伍素质尚不能很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的工作需要,上下对口、运转通畅的全省商务管理体制也还没有建立起来。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付出更大的努力,切实地加以解决。

  二、明确任务,强化落实,努力做好2005年各项商务工作

  2005年,对我省商务工作来说,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既具备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也面临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利条件有:世界经济继续向好,国际贸易增势不减;跨国投资日渐回暖,我国仍是跨国投资的热点地区;纺织品配额时代结束,一体化如期启动;我国进入入世后过渡期,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国和全省经济自主增长活力增强,国民经济发展处于上升通道;省委、省政府及各方面对商务工作高度重视和十分支持,全省发展商务经济的氛围更趋浓厚。不利因素是:国际石油价格在高位波动威胁世界经济增长;美元汇率走向不明增加出口交易风险;影响进出口和利用外资至为关键的人民币汇率的上调压力明显加大;土地短缺等因素对利用外资和开发区建设形成制约;贸易摩擦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煤电油运继续紧张;消费不足和消费率偏低的问题仍然突出;重点产业和主要行业的入世过渡期将结束,应对更为艰难。商务发展面临的形势总体严峻,不容乐观。

  综合分析2005年商务工作,总体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大开放主战略,坚持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乘势而上、奋力崛起,促进全省商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进出口增长15%,利用外资增长15%,对外经济合作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按照文省长提出的更快、更高、更好的标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力争利用外资三年翻一番。

  这是目前我们商务工作的第一重点。2002年全省利用外资为7.4亿美元,2005年力争突破15亿美元,实现三年翻一番。同时,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额和到位额增幅均要达到20%以上;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利用外资的增幅分别超过30%和20%,并消除利用外资空白区;过千万美元的县(市)增加到15家,并消除利用外资空白县;国有大企业利用外资超过3亿美元;新引进3-5家世界500强企业(含现有500强企业增资)。一是继续强力推动“四个轮子一起转”。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快省属国有大企业利用外资步伐的若干意见》,发挥省属国有大企业利用外资的主力军作用;尽快出台《关于加快县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各县(市)大力引进外资;完善目标考核责任制,从商务发展资金中切块奖励利用外资超亿美元的市、超千万美元的县(市)、超千万美元的省级以上开发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市、县(市)、开发区利用外资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抓好“五个一批”项目。坚持以项目为核心,围绕“861”行动计划和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重点抓好技术含量和产业关联度高、集聚效应明显、对外商有吸引力的项目收集、整理、包装工作,跟踪落实境内外重大招商活动成果,协调解决项目资金到位和投产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合同签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成功率。三是着力创新招商方式。徽商大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举办的2005年最大的经贸活动,由我厅具体承办,我们将在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下,尽全力将其办成我省唯一的、经典的综合展会;同时还将牵头办好安徽省2005年(德国)汽车零部件经贸合作洽谈会,积极组织参加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高科技成果交易会等国内重点招商活动。指导和帮助全省大力开展产业招商、网络招商、定向招商、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代理招商等,争取设立专业化的投资促进机构,切实提高招商实效。四是加快全省各类开发区建设步伐。按照“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推动我省国家级开发区建设迈上新台阶。修改《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建立和完善开发区目标考核体系和统计制度。建立开发区网站。适时召开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作会议。组织部分开发区赴境内外参加招商引资活动。继续抓好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五是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利用外资。加强对国际服务外包趋势的研究,选择和联络一批国际著名服务贸易企业,对接一批服务贸易利用外资项目,力争2005年我省物流、会展、教育、医疗、法律、咨询等空白领域利用外资取得突破,商业、旅游等起步或优势领域利用外资获得较大发展。六是努力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执行好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把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利用外资与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人才更好地结合起来。统筹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控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积极引入高科技、高附加值、带动力强的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以工业项目比重、引资规模、项目成功率、财税与就业贡献率、单位面积投入产出率为主要指标,探索建立招商引资情况质量效益综合考评机制。七是切实改进外商投资服务。继续简化审批程序,依法下放外资核准权限,强化政策培训,加大重点外商投资项目的协调力度,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做好外商投诉受理工作,为投资者创造最佳的政务环境。八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商务交往。鼓励商务团组出国(境)招商引资、开拓国际市场,做好我省高层商务出访相关工作,主动邀请国外高层商务代表团来访,加强与国外政府、商务机构以及驻华使领馆商务处、商务机构的联系,建立和发展广泛的商务合作关系。

  (二)力争外贸三年翻一番。

  这是目前我们商务工作的最重要的基石。2002年我省进出口总额为41.8亿美元,2005年力争达到85亿美元,实现三年翻一番。为此,要继续深入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坚持扩大出口与增加进口并重,努力推进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积极争取并切实用好各项出口促进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出口扶持力度,切实保护好各类外贸主体的出口积极性,不断扩大出口规模。二是加快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推动汽车和汽车零配件的出口,同时培育工程机械及零部件、船舶、家电以及电子配件等产品的出口,力争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5%,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着力促进丰原、佳通等重点企业和柠檬酸、子午线轮胎等重点产品的出口,筹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项目库,培育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体,力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30%,出口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出口品种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品种的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加快培育和壮大我省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探索构建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体系,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基地建设,引导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动茶叶、蔬菜、羽毛、冻肉等我省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力争农产品出口增长20%,占比达到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抓住纺织品一体化和全球纺织品订单重新洗牌、整合的机遇,鼓励我省企业抢抓纺织品定点、定牌的加工业务,促进纺织品加工基地的形成,重点推动家纺、梭织、针织服装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力争纺织品出口增长15%。三是努力保持加工贸易增长的好势头。切实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鼓励加工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产业结构、产品种类上实现转型升级。推动加工贸易与招商引资工作的良性互动,以加工贸易方式吸引外资在我省“落地生根”,扩大我省出口规模。力争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35%,占全省进出口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四是积极促进生产型企业出口持续增长。改进、调整省内出口促进政策的方向,加大对地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对马钢、铜陵有色、丰原、日立家电、奇瑞汽车、华凌电器、美菱股份等骨干生产企业实施个性化服务,同时注重挖掘和培育中小生产企业出口潜力。推动形成以钢铁、铜材等产品为主的原材料生产出口基地,以冰箱、空调器等产品为主的白色家电生产出口基地,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力争2005年生产型企业出口增长35%,出口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60%,在未来2-3年内出口占比超过70%,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五是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选派精干人员组成市场考察小组,赴东南亚、东欧和南欧进行市场调研,尝试举办小型出口商品推介会,引导、促进我省企业对新市场的贸易拓展活动;精心组织企业参加沙迦、南非等国际知名专业展会;继续做好广交会、华交会、高交会、东盟博览会、青洽会、西洽会、乌洽会、中国食品博览会等9个国内重点经贸展会的参展工作,争取多抓订单、多结识客户;办好2005沃尔玛中国(安徽)采购商洽谈会,协助我省中小生产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采购链系统;进一步完善安徽出口商品交易网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上台阶。六是努力推动进口增长。抓住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契机,紧扣“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做好服务,保障我省经济建设所需的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培育新的进口增长点。积极争取各种工业品、农产品的进口额度。建立健全我省大宗进口商品资料库。加速推动我省公共保税仓库建设。推动外贸企业与大型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专业市场的联系与合作,打通内外贸流通渠道,加快培育和建设进口产品的国内销售网络和渠道,加快我省内外贸一体化的形成。七是推进认证和品牌建设。将认证和品牌工作作为增强我省出口竞争力的战略性工程来抓。进一步推动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规避技术壁垒,有重点地选择一批骨干生产企业,加大各项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力争15家重点工业企业、10家重点农产品企业通过相关国际认证。制订我省重点出口产品的品牌扶持实施细则,加大对品牌的支持力度,组织开展安徽省名牌出口商品评选活动,培育我省名牌出口商品,推动更多的企业进入商务部“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目录。八是加快口岸对外开放。推动合肥航空口岸对外国籍飞机、池州口岸对外国籍船舶正式开放,积极申报马鞍山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进一步完善全省口岸管理工作组织机构,争取出台《安徽省口岸管理办法》。九是切实做好贸易摩擦预警应对。尽快出台我省《进出口公平贸易和产业损害调查工作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我省公平贸易和产业损害调查工作机制,完善反倾销应诉联络员制度和贸易壁垒信息收集网络,加强对纺织、化工、机电等重点产业的监控。着手开展我省大宗出口商品的技术壁垒应对工作,研究建立技术贸易措施保障机制。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做好贸易摩擦的应诉工作。

  (三)力争外经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这是我们商务工作增长潜力最大的地方。我们将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优化“走出去”发展环境,争取和落实“走出去”各项优惠政策,全方位拓展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努力打造“安徽境外品牌”和“安徽形象工程”。一是大力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快外派劳务基地县建设,鼓励绩优企业和龙头企业带资承包、承揽可以发挥行业优势、带动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出口的工程项目,打造境外品牌。二是积极推动对外投资。以商务部颁发的《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为指导,以“861”重大项目和我省优势产业为重点,以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平稳、投资环境宽松的国家和地区为主要市场,从贷款、开具保函、保险、担保、外汇、人员和货物出入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各类企业到境外兴办贸易营销网络、科技研发中心、生产加工基地、资源开发基地,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国际运筹空间。三是进一步夯实外经项目基础。对已实施的77个主要外经项目加强运行监测,确保实施质量;对新批准或新成交的40个外经项目,敦促其尽快办理国内外的各项手续,及早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对正在对外接触洽谈的52个外经项目,进一步完善前期工作,力争早成交、多成交、早落实、早获批;同时加强与省国资委、中小企业局及省工商联等部门的合作互动,排查发掘一批新的对外投资等外经项目,重点跟踪、分类推进。四是努力壮大外经队伍。全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对外工程承包经营权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加快经营权扩散;采取措施,推动现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企业达到部颁新标,换领新资格证书。五是积极承揽国家援外任务。组织获权企业参加商务部组织的各项援外项目招投标活动,带动我省成套设备、物资和劳务的出口。六是切实加强外经管理。实行境外项目定期报告制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强化境外安全教育和措施,保障援外工作人员和外派劳务人员的安全。做好境外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和综合绩效评价,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健康发展。

  (四)力争流通工作在创新中加快发展。

  这是目前我们商务工作最大的难点,也是最需要得到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各部门支持的地方。我们将以扩大消费、促进增长为出发点,以发展与创新、监测与调控、监管与规范为着力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推进流通现代化,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拉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一是切实加强政策引导。高度重视流通业在配置资源、引导生产、促进消费、开拓市场、扩大就业等方面的先导性作用,研究制定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适时召开全省流通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意见》,用好现代流通业发展资金,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二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继续推动徽商集团、合肥百大集团等骨干流通企业优化零售业态结构,在全省各市建立连锁店。支持徽商股份公司尽快建成钢材物流配送中心。鼓励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力争连锁经营销售额新增50亿元,全社会商业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三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以徽商集团的农家福公司、省供销社的辉隆公司为依托,通过加盟连锁、自愿连锁等方式改造现有乡镇网点。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商品配送体系,送消费品下乡,购农产品进城,构建农产品双向流通网络。力争2005年农资连锁店新增200个,县(市)覆盖面达到50%。四是规范推进城市商业网点建设。全面完成全省各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和发布工作,指导各市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超市,积极发展专业性较强的家电、食品、建材等专业连锁超市,规范发展小商品市场。五是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推进徽商集团内部商业资源整合,重新审定发布省10户重点流通企业名单并给予政策扶持,引导各市分别重点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不同类型、创新能力强的骨干流通企业,力争2005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六是积极推动商业利用外资。争取英国百安居公司、法国欧尚公司、德国欧培德公司尽快入驻我省,对来我省投资的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等外资商业项目做好协调服务。力争2005年引入世界著名跨国商业企业超过5家。七是加强市场运行监测与分析。认真做好节假日市场监测和信息报送,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和茧丝绸行业市场监测体系,逐步建立月度、季度、年度市场运行分析制度和市场预警预测机制。八是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侵犯商标权犯罪的“山鹰行动”为重点,以日常监管和大案要案的查处为抓手,以开展全省商贸行业“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和“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活动为契机,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完善“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联合打假机制、“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预防机制、“守信褒奖、失信惩戒”的社会诚信机制、“反应灵敏、处置有效”的突发情况应急处理机制、“权责统一、追究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九是深入开展以培育绿色市场为重点的“三绿工程”建设,培育10家省级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积极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十是加强对典当行、拍卖、成品油行业、生猪定点屠宰及肉食品、茧丝绸、旧机动车鉴定机构等特殊行业监管与规范。

  (五)力求脱钩改革顺利成功。

  这是我们需要在年内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不仅政策性强,而且涉及到情感方面。这还不是一般的情感,是根植10多年来甚至是20多年来的工作情感。厅属27家企业、2500人、账面资金37亿元、创造的进出口总值20亿美元、一大批有能耐的企业家和复合型人才,将从商务厅划走,情感上确实难以割舍。但这是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事关改革大局,我们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执行。我们将坚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妥善安置职工、稳定外经贸人才队伍、优化产权结构、实现政企脱钩等五项原则,正确处理好维护稳定与促进发展的关系,统筹安排,规范操作,稳妥推进,确保外经贸增长势头不减,确保社会和企业稳定,确保企业职工权益按照政策得到切实维护,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六)力求商务干部队伍素质有明显提高。

  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商务工作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我们将以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主要着力点,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为方向,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创建学习型机关。全面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对商务工作规律、方针政策和现实问题的研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包括到党校、行政学院、境外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等,强化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二是加强依法行政,创建法制型机关。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干部法律素质;强化职权法授意识,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违法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法律意识和人大意识,自觉接受省人大的依法监督、省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的行政监督。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创建服务型机关。立足于服务,把市县是否满意、企业是否满意、客商是否满意、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商务工作的重要尺度。倡导严谨深入、认真负责、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营造和衷共济、精诚团结、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切实履行服务承诺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进一步加强政务中心窗口建设,树立良好的政府部门形象。四是加强素质和能力建设,创建高效型机关。建立和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准。鼓励创新,开展创新工作评比交流。推行竞争上岗、多岗位锻炼、轮岗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商务信息服务体系。以市县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建立一个上下对口、运转有效、协调通畅的全省商务管理体制。科学制定“十一五”商务发展规划,以此凝聚和鼓舞全系统干部职工奋力开拓。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创建廉洁型机关。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扣教育、制度、监督三个环节,完善惩防并举的党风廉政工作机制。强化对领导班子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重视和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工作。

  同志们,今年商务工作任务艰巨,既充满希望,也面临考验。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战略意图,胸怀大局,团结奋进,扎实苦干,倍道兼行,努力续写我省商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元旦刚过,春节将至。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省商务厅党组向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商务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和家属,向所有关心、支持商务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朋友们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信息来源:安徽地方商务之窗子站)

  文章类型: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